小雨,微寒。站在攸县酒仙湖畔,没有万山红遍,山顶被一片云雾笼罩,眼前是一片平静的湖。
几只木船停在岸边,几只白鹭在觅食,不时腾空而起,姿态优雅。秋冬枯水期,湖的水位不高,在岸边露出一片滩涂,草疯长,岸边平整的草地最适合秋天里露营。
滩涂,是湖南常见的湿地,也是鸟类的乐园。攸县,本没有湖。酒仙湖,是人们共同协作的伟力。
十多年前,以酒仙湖为依托的人工湿地,正式成为酒埠江国家湿地公园,与天然湿地一起,共同描绘一幅生态画卷。
其实,人工湿地远比想象中离我们更近。最常见的人工湿地是水田和水库。水库,对于湖南山区,一定是村里最大的那片水域,是孩子对大海的最初想象,更是村庄对抗干旱的武器。
在水运时代,攸水是攸县人走向世界的通道。“入画晴江晓色分,东风吹碧尽成纹”“小江江上旧相携,此日涛声满绿溪”……古代文人墨客途经攸水,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让我们得以窥见攸水最初的样子。
1958年,攸水多年“拦河筑坝、建库蓄水”的理想付诸实践。1962年2月,枢纽提前完工,建成两座40多米高的主、附坝。最繁忙的时候,4万多人同时在工地劳动。
水库建成,河流成了湖区。湖区集水面积61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3亿立方米。高峡出平湖,像一面镜子镶嵌在山林之中。群山圈成一个“酒杯”,云雾、光线、鸟鸣和日常的乡村生活,一起在里面发酵,也因此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酒仙湖。
南来北往的候鸟,一定也曾困惑过,这个山林间突然出现的湖泊究竟从何而来?当它们慢慢将此地当作越冬的栖息地,并每年如约而至时,水库,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酒埠江水库的建成,受益的也不仅仅是攸县的农田,湖南醴陵、江西萍乡,共有35个乡镇的农田得到了库区的浇灌。
攸水,不再是一条时而温柔时而暴怒的河流。攸县粮食产量直线上升,酒埠江区在株洲市四分之一的耕地面积上,粮食产量接近株洲市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改变,是人们后来渐渐发现的。酒埠江水库面积广阔,库区周围森林茂密,形成了自己的小气候,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只有17℃。
在酒仙湖畔经营着龙泉山庄的陈立凡,是攸县旅游协会的会长,烧得一手好菜。他们家是库区移民,在他出生前,老家就被淹没了,他站在河边指着不远处的湖说:“我老家就在那里。”上个世纪末,在深圳赚得第一桶金的陈立凡回到家乡创业。
改变在悄然发生着,水库改变了库区的小气候和生态,也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怀念那条蜿蜒的攸水,当看到陈立凡在岸边摆放的几张沙滩椅,我想,也许山区的人们,还是更向往广阔的湖海和远方吧。
“高峡出平湖”的酒仙湖,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杰作,不经意间重构了自然。
酒埠江国家湿地公园,不只是酒仙湖湖区,还有河流、沼泽、森林。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宁静而又热闹的世界。
每年春天,酒埠江湿地公园的山林迎来最热烈的绽放,油桐花开似雪。银杏、水杉是秋天最美的点缀,南方红豆杉的红豆,最惹人相思。
酒仙湖里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也有长春鳊、团头鲂、翘嘴鲌、蒙古鲌……禁渔实施后,它们可以在湖中畅游,要躲避的只有天空中突袭的鸟。
环颈雉、山斑鸠、珠颈斑鸠、大杜鹃是湿地公园最热闹的精灵,它们总把山林的故事不厌其烦地唱给你听。
如果你足够幸运,还可能在山林间邂逅豹猫、东北刺猬,甚至野猪。苍鹭、绿鹭、白鹭、池鹭、绿头鸭……候鸟们每年都如约而至,为这片湿地带来远方的气息,也将山间的故事带往远方。
多年前,人们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而激动不已,这项伟大的工程曾有过野蛮生长和过度开发。幸运的是,人们重新认识到自然、湿地的重要价值,禁渔、禁止砍伐、禁止采砂……把湿地重新还给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这片土地上将永远演绎下去。
原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469期
2024年10月· 新中年
作者/ 唐兵兵编辑/王雅娜
编 辑 | 王可欣
审 核 | 李 玲
终 审 | 黄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