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松峪乡让文化艺术成为休闲旅游新引擎

2024-12-12 来源:意榕旅游网

黄松峪乡有景区4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乡村民宿59家,占全区36.3%、22.2%、13.6%,全乡23%劳动力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曾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等称号,拥有石林峡、湖洞水、天云山、京东大溶洞、梨树沟休闲谷。艺术氛围浓厚,王华祥、陈克永、叶有良等艺术大师常年居住工作在黄松峪乡,为黄松峪乡文化艺术打下基础。

近年来,黄松峪乡坚持做好“尚”字文章,以文化为笔、艺术为墨,相继举办大地艺术节、山谷艺术节,聚力打造京东艺术谷,在提升群众艺术素养和文化自信的同时,将全乡景区、民宿、餐饮、采摘等农文旅资源串联成链,让文化艺术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全新引擎。

黄松峪乡综合文化中心

多维度全方位做好“尚”字文章

系统谋划,全域布局。坚持系统思维,对资源现状、自然历史、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多方调研、深入研判,制定艺术之心塑造计划,全力打造京东艺术谷,围绕“一节、一乡、六馆、七星、十态”,通过艺术将农文旅体等资源有效结合,打造全域休闲旅游整体牌。共邀请30余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创作作品40余件,开设万圣谷美术馆、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综合文化中心等艺术展区,展示版画、油画、国画、壁画等作品。

盘活资源,激发活力。盘活黑豆峪村原东方石窟景区24亩闲置地块,打造集旅游线路推广、游客集散、非遗/农特产品展销、文创产品研发、艺术展陈、文化活动筹办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为激活王蒙文化小院、王友谊书苑、叶有良版画艺术馆提供借鉴。

开展偶剧夏令营

学生参与美育实践

乡校合作,助力发展。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乡村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交流、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深度合作。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创办地学旅游科技小院,以“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研学旅行”为驱动,打造地质文化乡,目前已推出3条地质研学旅行路线。与中央戏剧学院共同创作舞蹈《春江曲》、偶剧《青鸟》,将黄松峪秀美山水融入舞蹈戏剧中,2025年双方将共同举办艺术夏令营。

装置艺术品《侃大山》

装置艺术品《三棵树的对话》

艺术助力,扮靓乡村。在旅游沿线布置《前辈的荣耀》《小心别踩》《侃大山》等14件装置艺术作品,精心绘制200平方米“平谷桃花”彩绘墙。利用松树枝干搭建7处造型独特的农产品售卖厅,见缝插绿打造葵花海、花卉迎宾等场景,形成乡村新美学。

文化赋能,兴旺产业。研发文创产品,以“非遗+文创”为主题,结合长城、桃花、黄松、溶洞等特色元素,推出纸雕灯、香篆礼盒、玲珑茶盏、文旅IP形象“松松”等文创产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由政府做好服务保障,专业文化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推出“畅游黄松”联票机制,串联辖区景区、餐饮农家、高端民宿、蔬果采摘等资源,开发“五景三馆一主线”“四点一廊”旅游线路,打造全域休闲旅游目的地。2023年以来,全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4亿元,其中艺术节期间,吸引游客50余万人,带动收入4167万元。

以文惠人,以文育人。依托艺术节,开展音乐节、中秋游园会、非遗展示、村民美育实践、戏剧夏令营等活动50余场,2000余名村民参与。艺术节期间,村民主动担任艺术展览讲解员,提升文化素质。黑豆峪村艺术市集让艺术家与百姓共同销售文化艺术品和农产品,黄松峪村4位诗人与村民共同打造《诗的黄松峪》诗歌,艺术家与村民互相帮助,营造和谐团结氛围,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融资源建平台赋能文化之乡

激发生命力,让本土资源活起来。借助艺术节,把闲置土地利用起来,把孤立景区串联起来,把模糊乡土文化鲜活起来,用艺术为本土资源赋能增效。

激发创造力,让新发展理念融进去。继续深化“有好风景的地方一定有新经济”,推进乡村从“大山区”向“大景区”转变,推进景区从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从单一发展型向全域开放型转变。

激发号召力,让各界力量走进来。艺术节需各方参与才更具持久力,政府应聚力搭建平台,建立完善参与机制,引导企业、艺术家、当地村民、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一同“点亮”乡村。

【名称解释】

一节:艺术节。

一乡:地质文化乡。

六馆:万圣谷美术馆、叶有良版画艺术馆、王友谊书苑、王蒙文化小院、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黄松峪乡综合文化中心。

七星:黄松峪村、黑豆峪村、白云寺村、大东沟村、刁窝村、塔洼村、梨树沟村。

十态:石长城、国画、版画、大地艺术、音乐戏剧、书法、石刻、文学艺术、地质文化、壁画。

编辑:陈丽君

校对:付春愔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