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绿维文旅:年终盘点2024年10大文旅流行语

2025-01-14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绿维导语:202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跟以往的每一年一样的与众不同。我们盘点了2024年对文旅有重大影响的10大文旅流行语,这些流行语也代表着文旅的创新跨界发展,也代表着文旅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01 city不city

中国的“闲逛者”,就是瓦尔特·本雅明曾在巴黎街头凝视的“游荡者”。但这届街头闲逛的年轻人,引进一个指代“逛街”的时髦词——City walk。

谁也没想到,这个舶来词,又被在中国街头游荡的外国游客,以中西语结合的方式,演绎成“city不city”。“city不city”象征着中国入境率与的复苏。通过“city不city”也开始了中国文化真正的被认同。

可见,旅游真的能促进文化融合、相互认同、协同进化。

抛开本雅明从“游荡者”展开的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我们仅从“城市繁荣”的角度出发,“city不city?”式的追问,的确对中国城市的街头景观、街头文化、街头审美和街头消费,提出了新的要求。

带着“city不city?”的猎奇和探索,“无组织”的新时代的“闲逛者”跟“有组织”的城市管理者,玩起了“猫鼠游戏”。

绿维文旅认为2024年入境旅游开始复苏,随着中国努力实现以消费和服务为主导的高质量增长模式,旅游产业将在促进国内需求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出入境旅游为主体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是中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调整的重大课题。此次免签政策的优化提升,把入境旅游发展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02 奔县游

“千层山 万重浪 比不过县城一碗汤”,当《县城》都已被年轻人写成了歌,难怪有人说,县城/小城是中国的底色,更已是年轻人新的心之向往。

这一年,从天水麻辣烫到淄博烧烤,从安吉“村咖”到泉州簪花,走红的宝藏小城各自散发着独特魅力,“县城们”变得更通达、更潮流、越来越“卷”。《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国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41.19%、35.18%。根据同程旅行数据,今年“十一”假期全国近百个县城酒店预订热度同比上涨超过50%。

伴随大众旅游转向“深度体验游”,旅游消费也变得更加的年轻、活力和时尚,“走马观花” 的“旅游城市” 向深度体验的“城市旅游”转变,为一顿美食、一场演出与体验,而奔赴一座城,成为跨省出游的城市新风尚。

城市旅游需要自我突破,从“经营景点”的产业化思维,走向“经营城市”的综合性治理思维。要投入更多精力研究旅游需求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更加关注下沉市场,以更多“小而美”的创业项目和创新业态焕发 旅游消费新活力,让城市成“主客共享”的高品质生活空间,需要树立服务标准、提供业态创新土壤、做好综合性治理和监管。

奔县游成为低速经济下,推动经济的一个突破口和创新点,同时也成为时尚消费的突破口,成为综合开发中费力最小、效率最高、效益最好、效果最佳的一个结构。在大规模区域开发停滞的前提下,用城市更新、城市文旅带动城市发展、学会经营城市,以县城旅游为抓手,推综合服务,为区域经济提升找到突破口,成为各地旅游综合开发的下一个风口。

03 黑神话·悟空

随着《黑神话·悟空》《庆余年2》的火爆“出圈”,游戏、影视剧的主要取景地山西、重庆今年的热度更胜以往,去打卡热门IP场景中出现的古建筑,成为游客的新热衷。

据马蜂窝大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山西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应县木塔、悬空寺,四川安岳石刻,重庆大足石刻等古建筑热度空前暴涨。目睹这一热点,各大旅行社、民宿酒店“各显神通”,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重走梁林路古建巡礼”等主题路线,打出“悟空同款”标签吸客,甚至利用古宅民宿带客人“穿越明清”,为“古建游”解锁更多新元素、新体验。

截至目前,全国认定历史建筑共有6.72万处,古建游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古建游”最吸引人们的是建筑美学、古代风貌和人文情怀。游览前,大部分受访者会提前做功课,学习古建筑知识,“古建游”已成为当代青年文化自信增强的体现。

曾经小众的古建游走入大众视野,博物馆、石窟寺、遗址遗迹等成为年轻人竞相追捧的旅游“新国潮”,其背后是“中式旅游”风潮的崛起。越来越多年轻人正成为中式旅游的拥趸,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认为,“中式旅游不再只是浏览历史的陈迹,而是主动创造一种新的潮流。”

04 情绪旅游

2024年,“情绪消费”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席卷各行各业,也成为文旅消费市场的绝对关键词。

2024年哪些情绪文旅方式能让年轻人上头呢?

效率型旅游:特种兵式旅游是效率型旅游的代表,主要针对24-30岁的年轻人。这种旅游方式以极限挑战为主,去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潮。年轻人对旅游的个性化需求不断细分,旅游市场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开发适合年轻人的旅游资源,发掘年轻人中的流量密码。

治愈型旅游:寺庙游是治愈型旅游的代表,成为年轻人逃避现代都市压力和竞争、寻找自我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场所。数据显示,去年2月以来,预定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近50%。寺庙等精神治愈场所成为了年轻人放松身心的重要选择。

轻量化旅游 :STEAM walk是轻量化旅游的代表,通过步行探索城市,分享城市生活故事,激活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印记。这种旅游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探索城市的需求,还通过探讨线路分享城市生活故事等方式,让年轻人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城市。

业界认为,情绪消费的浪潮,既承载了年轻人对生活幸福感的追求,也将加速文旅消费场景多元化的构建,文旅界也应通过IP赋能,更精准地对接新生代消费者的喜好,打造更多现象级的经典爆款,从而为市场探寻新的增量空间。

05 跟着演出去旅游

脱口秀、音乐节、演唱会、舞台剧、话剧、Livehouse……这一年,国内演出市场延续去年的热度,呈现供需两旺势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用观演的形式展开短途旅行,各类演出则凭借“多巴胺的快意”吸引人们奔向一个个目的地,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已变为生活常态。

根据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脱口秀、音乐节、舞台剧等文化类演出的门票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5%,各类演出场次与观演人次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演出所创造的直接收入和带动的旅游消费也保持高增长势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旅游演艺、演唱会等相关旅游消费热度更高。

跟着演出去旅行的年轻人,掀起跨城“轻度假”潮流,为周边游的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认为,“演出+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的当下热点,“包含演唱会、音乐会、话剧等在内的演出,其本身已成为目的地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地旅游消费的带动效应正在不断扩大——‘一台好戏’已经成为一个旅游城市的标配。”

06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计划指出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通过微短剧全球传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这也是广电总局首次推出的官方文件,推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这个文件极大的鼓舞了各地的创作热情。广电总局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截至2024年10月12月,共发布了四批推荐剧目,第一批7部,第二批21部,第三批31部,第四批55 部,共计114部。计划发布后,各地积极跟进,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作计划。北京市广电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短剧游北京”创作计划,将镜头对准北京的“京貌、京韵、京创、京潮、京尚”,聚焦北京奋斗者、讲述北京故事;广东省广电局设立“跟着微短剧游广东”专项征集评选活动,紧扣展现岭南人文风貌的主题,展现桂风粤韵、岭南文脉;云南省广电局联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活动,呈现当地优越的气候环境、优美的边地风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绿维文旅认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是2024年文旅融合的典范,微短剧为旅游业行业提供了崭新的营销方式,旅游的选题也对规范微短剧、拓宽微短剧题材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文旅微短剧:政策护航,投资新宠!

征集100部!广电总局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

07 簪花围

‌簪花围是蟳埔女的特有发饰,具有浓厚的海洋文化特色。‌它由花围和发簪等组成,花围所用的鲜花包括素馨、茉莉、玉兰、山茶、菊花、夜来香等,随四季时令和个人喜好而变化。装扮时,蟳埔女先将长发扎成高马尾,再将马尾盘成圆髻,用鱼骨或象牙固定。然后围绕发髻环戴数层鲜花组成的花串,有时还会辅以金银发钗或人工绢花等装饰,整个造型灿烂夺目,有如“行走的花园”。‌

簪花围不仅是一种头饰,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起初作为头饰出现,体现了个人的高雅品味和生活情调,尤其是女性通过簪花展示柔美与秀丽。此外,簪花还有避邪的象征意义,如戴上茉莉花能驱鬼,菊花则象征长寿。2008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泉州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现代,簪花围不仅在节日庆典中佩戴,还成为一种时尚元素,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例如,明星如赵丽颖、周韵、毛晓彤、王冰冰等都尝试过簪花围装扮,带动了蟳埔村的旅游和经济发展。簪花围不仅是一种头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融合了海洋与中原文化,具有近千年的历史。

08 未来产业

文旅产业关乎“未来生活”,是“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当然属于“未来产业”,而且是必须要面向未来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

尤其是随着文旅消费市场的加速迭代,文旅产业的供给,必须“用未来的眼光,来思考今天”,这样才会创造出永远“与市俱进”的优质供给、有效供给。

然而,中国文旅的供给现状的一大特征是,重复性建设、同质化供给有余,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足。原因在于,市场主体创新的成本太高,而市场扭曲复制的成本太低,这导致重复供给、过度供给的现象特别突出。

随着新兴旅游客群对“在地文化”和“在地生活方式”的追寻,旅游目的地既要立足于本地文化,营造本地生活方式,更要面向未来,创造未来社群化的美好生活方式。

如果不能面向未来,我们就只能重返历史深处。

如果每座城市的游客,都穿上汉服游街,每个城市的文化繁荣,都只能靠还原“秦汉雄风”“唐宋盛世”“明清风华”来复兴,每座城市的大学生,都骑着共享单车去看世界……

我们还怎么面向未来?文旅产业又将如何融入“未来产业”?

09 "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

2023年,体育总局和文旅部共同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2023年公布了2023-2024全国冰雪赛事目录和2023全国青少年体育赛事目录。2024年公布了2024—2025全国冰雪赛事目录。因为不是2024年开启的活动,所以体旅融合我们筛选了“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

2024年,国家体育总局、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的通知》,要求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并结合“消费促进年”活动,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赛事活动品牌,发挥体育赛事综合效益,进一步促进体育与商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绿维文旅认为文体融合从“跟着赛事去旅行”到“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进”活动的开展不仅为体育赛事提供了更多可能,也为拉动经济发展、促进体育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助推。

10 谷子经济

在消费市场年轻化、个性化的趋势下,旅游行业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当代年轻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情绪体验,将与旅游的结合与个人情感表达融为一体。在这样的环境下,旅行目的地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还在于与年轻人情感共鸣的“谷子”产品。旅游行业的“谷子经济”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也能成为旅游收入的新增长点。因此,旅企纷纷布局“谷子经济”,希望借此增加附加值,进而摆脱单一的门票收入模式。

从IP到“谷子”,概念更迭的背后,其与旅游的融合形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常见的包括与已有IP的合作:比如华侨城旗下欢乐谷长期与迷你世界、B.Duck建立IP增值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项目扩展和产品研发。包括张家界、钟鼓楼等目的地也曾携手《原神》、泡泡玛特等热门IP,带动目的地整体热度。

封图来源:摄图网

免责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