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2 22: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选择胶粘剂的基本功能是将被粘物连接起来,因此在挑选时需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最佳效果。
首先,考虑粘结组合件的加工过程对胶粘剂选择的影响。粘接前的加工方式会直接影响粘接效果,应选择与之匹配的胶粘剂。粘接后,整个被粘接件的加工方法,如切削、冲压、加热、冷冻、浸渍等,也需考虑在内。如果粘接件是生产线上的一个单元,所用的胶粘剂应与生产线速度相适应,并且胶粘剂的形态(如液体、膏状、膜状或固体)也应与粘接件的加工手段(手工或机械)相匹配。
其次,被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表面制备程度是选择胶粘剂的关键因素之一。目标是扩展接头的粘接程度,确保接头在受试时发生内聚破坏而非胶粘剂/被粘体界面上的破坏。这样可以达到胶粘剂的最高强度。同时,需考虑被粘材料的强度。对于低强度材料,如织物、毛毡或类似木材的材料,选用胶粘剂时需考虑其在材料所能承受的物理条件下的使用情况,以避免胶粘破坏。
在选择胶粘剂时,还需考虑被粘材料的厚度。胶粘剂的形态对不同材料的适用性至关重要。例如,溶剂型胶粘剂在粘接热塑性薄膜或复合薄膜时会导致接头边缘起皱,而对于硬质热塑性材料,它们可能减少了对材料表面处理的要求。胶粘剂的形态还需与被粘材料的特殊形状相匹配,以实现最佳粘接效果。
粘接体受力情况也是选择胶粘剂的重要因素。胶粘剂的内聚强度随时间变化显著,这关系到粘接体是否能在不同应力下保持稳定。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仅需胶粘剂作为临时粘接,如在定位和锁紧零件时。对于有特殊强度需求的应用,需要考虑粘接应力的性质和大小、粘接件的应用条件。胶粘剂的性能还取决于接头设计、被连接表面的状态、所使用的粘接技术、胶层的厚度以及被粘体零件的强度和形状。
被粘体和胶粘剂的相容性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不相容会导致粘接破坏,甚至当胶粘剂的成分之一与被粘体不相容时也是如此。了解胶粘剂与被粘体的相容性有助于避免粘接破坏。
在选择胶粘剂时,还应考虑粘接过程的要求。胶粘剂的形态、制备和应用方法、储存期、适用期、使用手段或设备、粘接过程的可变性、涂胶和粘接之间的时间、胶层干燥的时间和温度、胶层的固化温度和使用温度、温度下粘接强度的变化率以及特殊要求和预防措施(如气味、易燃性和毒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此外,胶粘剂的选择还需考虑粘接件的大小和形状、被涂组成件的数目及零件尺寸。胶粘剂的形态从稀薄液体状至膏状和固体状,其使用方法也不同。对不同形态的胶粘剂,应采用不同的使用手段。例如,对稀薄液体状胶粘剂,可以采用喷涂、刷涂或滚涂,而对膏状胶粘剂,则需使用涂胶机或刮刀式涂胶机。
胶粘剂的粘接性对被粘体来说是重要的。对于已涂布胶液将要装配的零件,其粘接性起决定作用。粘着时间范围决定了粘合件涂覆和装配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影响粘合件的使用条件和胶粘剂的使用方法。与热塑性胶粘剂不同,热固型胶粘剂的粘着性通常较小,粘着性变化依赖于胶粘剂分子的结构和聚集形态。胶乳状胶粘剂的粘着性取决于载体的挥发,而溶剂基橡胶在含有一定量溶剂时就显示出粘性。
选择胶粘剂时还应考虑粘合件的几何性和排列情况。松配合的部件可能需要隙性胶粘剂,而紧配合的部件间则需低粘度胶粘剂。此外,胶粘剂的选择还需考虑使用条件,包括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粘接体受力情况、有效应温度范围、使用寿命以及储存条件。
成本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除了胶粘剂的价格,还需要考虑胶粘剂的生产效率、应用或加工过程所需设备的容易性、过程所需时间、被粘元件装配和检验的劳动成本以及废弃料的数量。因此,尽管成本是决定因素之一,但不应忽视其他相关因素。选择胶粘剂时,应考虑总效率、使用便捷性、时间成本以及与基他连接方法的比较,以确保最佳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