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熙以小见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8小时前

王运熙先生在古代文论研究中,对于诸如“体”、“气”、“文质”、“风骨”、“比兴”、“奇正”等重要概念,进行了深入且精准的探讨。他以小见大,通过理论阐释,将这些概念与文学创作紧密联系,从而揭示出文学创作中的规律性特征。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体”》一文中,他解析“体”字,不仅涉及文体风格的多样性,还涵盖了作家特色、流派倾向和时代风格等深层含义。他引用大量文献,如鲍照的《学刘公干体》和《学陶彭泽体》等,来证明“体”字的多重内涵,并借此探讨了古代文学批评中重视风格的传统,对《文心雕龙》和《诗品》等著作的理解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于“文质”,王先生指出其内涵并非简单的内容与形式,而是作品的华美与质朴的平衡。他通过三篇文章深入剖析,揭示了文质在古代学术中的广泛使用,并考察了其在衡量文学特色和反映审美要求中的重要性。


对于“风骨”这一概念,王先生对《文心雕龙》中《风骨》篇的解读,纠正了过去一些误解。他认为风骨并非单纯指思想内容,而是艺术风貌和表现效果的体现。他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深入解析了风骨的含义和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王运熙先生的研究工作,不仅展现出他对古代文论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坚持科学态度、尊重事实、思考的学术品格。他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更揭示出学术研究中坚持原则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王运熙,教授。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52年后,历任复旦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9年加入中国党。专于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学理论批评,尤长于六朝、唐代文学和《文心雕龙》的研究。著有《六朝乐府与民歌》、《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文心雕龙探索》,主编有《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卷本)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