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22:36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花椒成熟的季节。看到椒色变得鲜艳,嗅到飘香的椒味,总是让我感到很兴奋。
我自小就结识了花椒,并且对花椒的形状和味道产生了深刻的印象。那些零星的花椒树,都是生长在沟壑地畔的苟椒子,当地人叫它"小椒子".颗粒小,色泽浅,香味也比较淡,但花椒特有的麻味还是很浓的。村里人家的饭食中,除辣子、盐、醋以外,添加的调料就只有花椒,所以每家的味道都很相似。
上世纪70年代,生产队的护林员利用荒山荒坡,给村里建造了一大片花椒林,全是大红袍,成为村里最早的新品种花椒。三五年就开始见效。每到花椒成熟的季节,队长就会安排一群妇女采摘。与集体锄地、割麦子那情形相比,这道风景更亮丽。最后,把晒干的花椒送到供销社,就能变成生产队一笔可观的收入。当时,村里还有另一种经济收入,就是卖棉花。因为我们村的土质适合种植棉花,每年在完成大队分配的播种面积以外,生产队都会适当多种植一些棉花。完成国家的收购任务后,再超售一部分棉花,就能得到更多的经济收入,还能获得超售"爱国棉"的美誉。
农业生产责任制初期,乡提倡大规模栽植花椒树,村委会便引进了一些优质椒树苗,免费发放给农户。当时群众的思想上还有顾虑,怕少打了粮食吃不饱饭,只把花椒树栽植到土质较差的山坡地,或是优质地块的边畔处,尽量减少对粮食收成的影响。待到收获之后,经过对比发现,劣质土地上的花椒比优质田间的粮食效益更好,于是,人们普遍利用全部土地栽植花椒树,经济收入显著提高。从此,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就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与生产粮食相比,经营花椒树的劳动量明显减轻,有不少人还走出家门,从事其他产业或是务工、经商,像我这样没有别的特长、只能留在村里经营花椒的人就越来越少。
几年后,自家的叔侄和邻居们,都在外面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没有太多精力顾及家里的花椒树,就把他们家的土地都托付给我管理,我便一步步成为了村里的花椒生产大户。
随着花椒种植面积的增大,我置办了三轮车、旋耕机、除草机、烘椒炉、筛椒机等机械,操作起来省时也省力。同时,我还雇人旋地、施肥、修剪、喷药等,以便腾出更多时间,科学管理花椒树。
由于花椒品种好,管理也比较到位,花椒的长势一直都不错。每年我还为花椒树和采摘花椒的客人投保,以防不测,所以经济收入和人身安全基本都有保障。到了采摘季节,来我家摘椒的那三十多位椒客全是提前约定好的,到时候电话一联系,一准按时来,热热闹闹紧张一个多月,就能把一年的收成全部完结。
前些年,我多次参加举办的花椒树管理知识培训,加之长期的亲身体验,使我成了一名花椒管理技术人员,也是村里花椒专业合作社的骨干力量,经常给其他椒农提供一些技能服务。
目前,村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多次要我给群众介绍致富经验,还动员村里的低收入家庭参加到我们的合作社,干一些适合他们自己的事,也教给他们技能知识,提高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就这样,我与大家手牵手,互帮互助,共同走在富裕幸福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