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录:我的质量生涯目录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我的质量生涯目录,如同一部记录了我个人与质量管理紧密相连的历程。


在尝试的十年,1957年至1966年,我与中国质量管理结缘。从理论的学习到实际操作,我深入理解并实践了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第一节 结缘中国质量管理)。这段时期,我见证了中国工厂的干部和工人如何在实践中提升产品质量(第四节 中国工厂的干部和工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宝贵的经验。


接下来的反省十年,1967-1976年,我在秦城度过日日夜夜,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认识(第一节 秦城的日日夜夜)。这十年,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理念和行动,为之后的奋斗奠定了基础(第二节 我的反省)。


奋斗的十年,1977-1986年,我在困境中找到了机遇,参与创立质量协会,投身军工事业,推动QC小组活动(第三节 质量协会的创立至第七节 国际交流)。这段期间,我不仅关注产品质量,还进行了相关研究(第八节 有关的研究工作)。


进入开拓的十年,1987-1996年,我致力于标准化工作,全面质量管理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第一节 标准化工作至第五节 全国的职责)。国际活动和两岸交流成为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节 国际活动至第七节 海峡两岸的交流)。


发挥的十年,1997-2006年,我领导上海市质量协会,加入中国工程院,并积极参与国家质量的制定(第一节 上海市质量协会至第五节 国际活动)。我倡导的品牌建设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成为行业标准(第四节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最后的余热十年,2007年,我回顾了30年全面质量管理的历程,强调诚信与感恩,致力于人才培养(第一节 30年的全面质量管理至第四节 人才培养),以感谢一路的支持与陪伴。


这部目录,不仅是我的职业生涯,也是我与质量管理共同成长的见证(第五节 其他至第五节 最后的感谢)。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