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年谱公元1000年~公元1700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3:05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公元1000年左右,阿拉伯医学家维森纳汲取了希腊和东方的医学传统,融合阿拉伯医学的精华,他的著作《医典》成为了中世纪的重要医学典籍。


11至12世纪,意大利萨勒诺的医学院开始兴起,吸收了希腊和阿拉伯的医学知识,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转向实用医学教育。


1170年,中国洪遵编撰的《洪氏集验方》首次记录了同种异体骨移植手术,展现了中医的外科技术进步。


12世纪30年代,南宋临安的公共卫生制度初具规模,如新春时节的淘渠、街道清扫和居民环境卫生管理等。


窦材的《扁鹊心书》在这一时期首次记载了山茄花和大麻花作为全身麻醉剂的使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创新。


12至13世纪,法国、意大利和日耳曼地区的大学纷纷设立,传授希波克拉底和加伦的医学理念,人体解剖学开始在局部地区得到重视。


1330年,蒙古族医学家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是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反映了当时对饮食健康的关注。


1331年,李仲南的《永类钤方》提出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展示了中医骨科的先进理念。


1337年,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介绍了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展现了中国外科技术的创新。


14世纪中叶,欧洲开始应对鼠疫,隔离和尸检成为控制疫情的措施,威尼斯更是实施了40天检疫制度。


1537年,教皇正式认可了人体解剖教学,医学教育进一步科学化。


1541年,科尔杜斯的《配药指南》是第一部系统药典,推动了药物学的发展。


17世纪,帕拉切尔苏斯倡导化学药物,西德纳姆则倡导临床观察,这些都对医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1578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这部巨著集自然科学知识和药物学于一体,对后世医学研究影响深远。


17世纪下叶,临床医学开始兴起,强调疾病的鉴别和分类,针灸术也逐渐传播至欧洲。


17世纪末,康熙皇帝推广人痘接种预防天花,而针灸术则在荷兰和德国得到了介绍。


公元1700年,拉马齐尼的《论工匠的疾病》揭示了多种职业病及其防护方法,体现了医学对职业健康的关注。




扩展资料

本词条高度概括了自公元前25世纪起,世界医学发展史、医学传播史上发生的大事记,包括医学、药学、病理学、解剖学等等方面的内容。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