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疫情期间,孩子没上幼儿园,在家迷上了手机游戏,家长该怎么办
1、不要严防死守,让孩子光明正大玩手机,但是家长要规定玩手机的时间。孩子之所以偷偷玩手机,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平时受到了束缚,所以只能偷偷玩。这个时候家长给孩子专门玩手机的时间,例如半个小时,告诉孩子半个小时后,就要去学习或者睡觉,给孩子固定的时间,就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2、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孩子每天都在家里呆着,不想学习又没有事做,就会想要玩手机。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或者看电影,让孩子知道还有很多事情比手机有趣。
3、父母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不要总是玩手机。父母在家里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一直玩手机,孩子自然就会跟着学了,这时候父母就应该在家多读书看报,给孩子做好表率。
4、父母观点要统一。如果在家里爸爸说可以玩,妈妈说不能玩,孩子就会钻空子,父母也不好教育孩子。父母要统一阵线,明确告诉孩子不能玩,态度要坚定,不能放任孩子。
现在全国疫情情况都比较乐观,平时可以带孩子在小区里找小朋友玩。给孩子他比较感兴趣的玩具,或者陪他玩游戏,当孩子要玩手机的时候注意说话方式,不要直接拒绝,直接拒绝会引起孩子的反逆,越不让玩就偏想玩,再一个,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手机的区别对待,越不想让他接触他可能越感兴趣。比如:可以和他说:“我们一起玩积木吧,玩一会积木再玩游戏,看看谁先把房子搭起来”,积木玩一会他可能会忘记要玩手机也有可能会记起,记起的话家长就陪他玩一会,让他知道手机上的游戏如平常玩具一样。也可以买些他感兴趣的玩具,度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因为孩子随着大脑的不断发育成熟,他会被更高级的游戏、玩具所吸引。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问题,家长要做的就是,平常心对待,然后加以引导,过程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和保护他的好奇心。
1. 有效控制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当孩子玩电子产品正欢时,如果强硬地不让孩子继续玩,不仅可能会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还会导致孩子不理解家长的行为,即使对孩子的管理有效果也是暂时的。因此,有效控制时间的关键是,家长应当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认知教育,比如,通过观看相关儿童节目或故事让孩子明白或告诉孩子,玩电子产品的危害性。此外,家长要事先与孩子商量好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如每天半个小时,并在儿童守信时适当给予奖励或表扬,直到孩子慢慢形成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还可以培养孩子守信的品质和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
2. 转移与培养孩子的兴趣
孩子被电子产品吸引的直接原因,是他对电子产品的兴趣,所以家长需要逐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兴趣爱好上。这就要求家长充分给予孩子接触其他事物的机会,如在生活中注意游戏与读物的多样性,尝试参加不同的兴趣班等,并对孩子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进行合理的培养。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初期,家长不宜对孩子过于严格,以免孩子产生逆反或形成抵抗而失去兴趣,而是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与鼓励,因为获得成就感是孩子喜爱某一项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
3. 逐步拓展孩子的社会活动
当孩子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时,可能会对其他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排斥,如不喜欢出去玩、与小朋友交流少等。这时,家长可以以电子产品为出发点,逐步增加孩子的社会活动。如孩子喜欢某一个游戏时,家长可以买一些游戏的道具,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当孩子感受到乐趣时,再邀请小朋友来家里,让他们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如果孩子喜欢某一卡通形象,可以让朋友买一些印有这个形象的玩具,带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这样,从孩子现有的兴趣出发,一步步将孩子的活动扩展开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家长应反省自己的行为态度
当今,绝大多数家长都受不了离开手机和没有wifi的生活,家长依赖电子产品的行为成为了孩子模仿的范本,促进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而且,因为家长陪伴孩子少,所以孩子也很容易迷恋电子产品。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一定要做到少玩手机,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聊天,让孩子在亲密的亲子活动中感受到父母的爱。此外,家长还应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很忙时,也要合理安排好与孩子的互动时间,不要让孩子在“电子保姆”一次次的陪伴中滋生依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