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14: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3:03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管理学与心理学教授E.A.洛克与休斯在他们的研究中揭示,外部激励如奖励、反馈和监督压力,通常通过目标影响个体动机。目标作为导航工具,引导行为向目标相关的行为转变,人们会根据任务难度调整努力程度,并保持行为的持久性。1967年,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目标设定理论”,认为目标本身的设定能激发内在动力,促使人们朝着目标方向努力,通过与预设目标对比,调整行为,以期实现目标。这个过程被称为目标激励,其效果受目标性质和环境变量影响。
尤克尔和莱瑟姆进一步发展了目标设定理论,强调目标设定应考虑组织成员的参与、关注个体差异以及目标难度的平衡,提出了综合模式。班杜拉和洛克等人则关注自我效能感对目标动机影响的中介作用,而德韦克等人在能力理论基础上,区分了不同目标导向,并结合社会认知研究,提出了动机目标取向理论。
洛克和莱瑟姆构建了一个个体目标设定与绩效的模型,简化版显示了影响高绩效的关键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目标作为动力源泉,通过比较当前绩效与期望目标,激发个人追求满足感。当人们相信努力能达成目标,他们就会付出努力并提高绩效。设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明确期望的绩效类型和水平,从而提升整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