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7M改进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引进与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23:5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2:12

歼-7的发展历程堪称一次技术与创新的飞跃。从最初的I型、II型,直至M型,这款飞机经历了超过30次的重大改进,从仿制走向自主设计,创新元素逐渐占据主导。在1985年,歼-7M因其卓越性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紧接着在1988年又摘得国家首枚大型复杂武器装备金质奖,证明了其在轻型歼击机领域的领先地位。


歼-7M的出口之路也相当成功。在首个出口合同之后,从1987年开始,它开启了向其他国家改型出口的先河,成为中国在国际军机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这得益于引进的7项国外电子火控设备,以及对弹射座椅性能的提升,翼下挂架可挂载霹雳-2、霹雳-7导弹或西方近距空空导弹,需要相应的外挂系统改进以适应这些装备。


在结构上,歼-7M进行了显著升级,翼下增设了一对外挂点,能够挂载火箭、以及副油箱,机身挂点最大容量为800升,翼下为500升。新型防鸟撞风挡的采用,增强了飞机的防护性能。起落架经过强化,更换了寿命更长的涡喷-7乙(WP-7BM)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了3420千克,加力推力更是达到6100千克。WP-7BM是基于国内延寿改型的涡喷-7乙B型号,技术鉴定于1981年完成,预计翻修期为200小时,总使用寿命可达600小时。


扩展资料

歼-7M是歼-7战斗机系列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出口型号,是歼-7IIA的改型,1983年8月31日首飞。歼-7M引进了国外7项电子火控设备,可使用霹雳-2、霹雳-7导弹或西方近距空空导弹。翼下挂点改为四个,可挂火箭、及副油箱。M型改进的核心是采用了大量西方先进电子设备,包括新型平视显示器和武器瞄准计算机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