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22:5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22:04
当我们感到焦虑和担忧时,有时候我们会陷入犹豫和无法采取行动的状态。我理解你现在的困扰,但请不要过于自责。下面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渐渐走出徘徊状态,勇敢迈向行动:
首先,我鼓励你深入了解你焦虑的源头。了解焦虑的根源有助于更好地面对它。是害怕失败?还是担心被别人评判?通过认识到焦虑的来源,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应对。
然后,让我们一起设定具体的目标。将目标细化成小的、可行的步骤。这样做能够让你感到更加可控,每一次完成一小步都会增加你的自信心。
请记住,失败和不确定性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接受失败的可能性,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不要让担忧阻碍你的前进,勇敢面对挑战。
采取行动是克服徘徊的关键。选择一个小的起点,采取具体的行动迈向目标。每一次的行动都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要让担忧阻止你向前迈进。
如果你感到困惑和无助,请寻求身边信任的人的支持。他们会给予你鼓励和支持,陪伴你一起走过困难时刻。同时,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也能够提供你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请尝试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关注你所能够掌控的事情,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给予自己积极的评价。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能够克服焦虑,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重要的是要开始行动,摆脱徘徊的状态。无论是小的、渐进的行动,都比停滞不前要好得多。请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相信你能够克服焦虑,实现自己的目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22:04
如果你一直处于焦虑状态,想去努力又害怕失败,徘徊不定,这可能会阻碍你前进并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建议:
明确目标:确保你的目标清晰明确,并且可以划分为具体的、可行的小步骤。这样你就可以更容易地把目标分解为可行的任务,从而有条理地逐步达成。
设定实际的时间表和计划:制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和计划,并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任务。把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并按计划逐一完成,不要拖延或过分焦虑。
承认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失败是成长和学习的一部分,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不要把失败视为一种负面的经验,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学习机会。如果你失败了,从中学到经验教训,然后继续前进。
坚持并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坚持,并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遇到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并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放弃或消沉。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克服难关并实现目标。
寻求支持:如果你感到无法应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可能需要寻求支持和建议。你可以寻求朋友、家人、老师、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支持和建议,帮助你找到应对焦虑和担忧的方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21:57
你要让自己别瞻前顾后的想那么多,如果实在想做一件事,认真思考过可行性后,埋头去做就是了。告诉自己,最多从头来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22:01
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我们在朋友圈,经常能看到天天打卡的人。
有人晒跑步公里数,每天3公里;
有人晒肌肉、马甲线、运动照;
有人每晚晒读书笔记......
看到这样的人,我们内心总是涌出无限的羡慕和冲动,然后暗自下决定:
“从明天起,我也要抵制懒惰,克服拖延,拒绝诱惑,开启自律,追求自由的生活。”
然而,一只脚还没踏实自律的生活,另一只脚已经叫嚣着后退:
“看什么书,还是先刷会抖音吧”;
“上班已经很累了,先打局游戏放松下”;
“节什么食,及时享乐才是真理”;
......
就问你扎心了没?
01
为什么你很难自律?
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陷入“自律——躺平——自律——躺平”的无限循环?
背后的原因可能会你的认知。
原因一:基因导致我们及时享乐
对,没错!我们基因里就是“好吃懒做”的。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是在即时满足的环境中进化的,我们的祖先打猎、捕食、躲避危险,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当下或不久的将来。
作为现代人类的我们,虽然我们经过了漫长的进化,但大脑硬件和旧石器时代祖先的大脑没什么两样。
我们天性如此,因而大多数人整天都在寻求及时享乐的机会。
人们倾向于选择即时享乐的事,回避延迟满足的事。
比如人们明知道抽烟有害,但患癌的后果可能在几十年后才出现,人们宁愿选择当下吞云吐雾的快乐。人们明知道坚持锻炼会让自己更健康,但延时的奖励怎么也没有当下“躺在床上刷抖音”来的快。
虽然我们骨子里被刻写了及时享乐的基因,但几乎在每个领域的成功,都要求我们忽略即时奖励,而要“延时满足”。
原因二:靠意志力自律,而不是内驱力
靠意志力自律的人,大都失败了!
这类人自律的原因往往是“急于解决某个问题”。
这样的自律,叫“回避型”自律。它就像是心血来潮,来的快,去的也快。
这种自律的特点是:它的驱动力会随着痛苦感受的增减而起伏变化,既不稳定、也不靠谱。
在回避型自律中,动力大小与痛苦程度成正比,你越是感到痛苦,你的自律动力就越大,相反,你感受到的痛苦越小,你的自律动力就越小。
具体来说就是:当感到痛苦时,你的动力就会变得非常充足,于是你会坚持自律,因为这种自律行为减少了你的痛苦程度。
比如想减肥,因为不能忍受别人说自己是个土肥圆;想学习,因为周围人都在忙着参加培训学技能。
这种靠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培养自律,注定会导致痛苦。因不能享受过程,靠苦行僧似的坚持,很容易导致放弃。
另外,这种思维关注的是目标,而任何目标都隐含着这样的假想:“一旦我实现了我就会很快乐。”
说到底,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内驱力。
《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要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越自爱,越能完善自我。
内驱力是自己真正想做这件事,而不是靠外在的意志力去自律。
原因三:不了解潜能蓄积期,导致很快放弃
太期待自己的努力获得高额的回报,产生的焦虑导致放弃!
想着自己“跟刘畊宏跳几次本草纲目”就能马上拥有性感的腹肌马甲线;
上几节培训课,就能解决生活中困扰自己的问题;
练1个月的英语口语,就能立马掌握这门语言。
当期待的效果没有立竿见影,我们很快失去了改变的动力,退回到之前惯常的做法:该吃吃,该玩玩,该躺躺。
为什么我们很难坚持下去?
那是因为你不了解,每个习惯背后,都有一个潜能蓄积期。
《掌控习惯》作者詹姆斯克利尔说过:
“我们期望改变是线性的,但不是,效果呈现是一条曲线。我们做出的努力,并不是无用的,它只是蓄积起来了,导致结果的显现是滞后的。”
我们只有坚持度过潜能蓄积期,才能看到改变。
但很多人,往往在快要看到希望时就已经放弃了。
02
自律的秘密:只需4步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纳金认为,大多数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习得的,那些被强化的行为被进一步加强成为行为模式。
所以任何习惯,无论好的坏的,我们都可以改变塑造。
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把养成习惯的过程分为四个简单的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提示:外在的一个触发点,会触发你的大脑启动某种想法;
渴求:你内心的需求是什么,想要的变化是什么,也就是内在动力;
反应:思想和行动上的反应,强度取决于有多大的动力与实际的能力;
奖励:回应会带来回报,我们追求奖励是因为,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这四步形成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提示、渴求、反应、奖励,提示、渴求、反应、奖励......并最终让你养成自然而然的习惯,由此构成完整的习惯循环。
比如你想减肥。
刷抖音时,看到了刘畊宏的直播跳操课;(提示)
直播触动了你内在想要变瘦变美的需求;(渴求)
你站起来,跟着做操锻炼;(反应)
做完操,你大汗淋漓,感觉很过瘾,称体重少了半斤;(奖励)
认知到习惯的形成,我们就可以为培养好习惯或者破除坏习惯提供一套简单的规则:
提示:让其显而易见;
渴求:让它有吸引力;
反应:让它简单易行;
奖励:让它令人愉悦;
自律的秘密,真的只有这4步。
(1)提示:要明显
人的行为习惯会受到自发和下意识的头脑支配,因为我们常不由自主地陷入旧模式而不自知。
比如当你笑的时候,会用手捂嘴;在别人说话时容易打断他人;经常不经意间道歉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触发我们习惯的提示变得实在太普遍了:桌上的零食、手边的手机、地上的懒人沙发。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说:“除非你让下意识意识化,否则它将支配你的生活,而你会称之为命运。”
如何让提示更显而易见?
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指差确认”的方式,让下意识的习惯提升到有意识加以确认的水平。比如你可以创建一个打卡统计本,来提示自己做某件事。
(2)渴求:要有吸引力
如何调动我们的内驱力,激发更强烈的渴求?
现实生活中给了我们诸多灵感,比如电子游戏的娱乐性比棋盘游戏更有娱乐性;商场橱窗里的人体模特夸张的臀部和胸部诱惑我们快速下单......
用将渴求视化的方式,更能刺激我们内在需求的强度。
欲望是驱动行为的引擎,每一个行动都源于此前的预期,是内在的渴求引发了回应。
所以你想要苗条的身材,可以将自己的偶像作为手机壁纸,天天暗示自己;可以买一件自己心仪的衣服,挂在衣橱外边,天天激励自己“要瘦下去才能穿进去”等等。
(3)反应:要简单易行
很多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原因,就是目标实施计划的不合理,难度太大,开始时激情满满,但坚持几天就不行了。
目标实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让其简单易行。毕竟习惯的养成不是三两天的事,而是要有时间的积累。
另外,你可以利用绑定喜好使你的计划更容易实施。
假如你在做一件事时能同时加入另一件你喜欢的事,那么前者就会更有趣。
比如你在跑步机上锻炼时,可以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观看喜欢的综艺,这样锻炼就会变成一种容易的事。
(4)奖励:要让人兴奋
现代社会到处都是“延时满足”的例子,你今天做的很多选择不会让你立即收益。
比如,今天锻炼,也许明年才能瘦下来;这个月工作,下月才能拿到薪水;现在缴养老保险,几十年后才能领退休金。
但人的天性是喜欢及时享乐的,怎么样我们才能体验到立即得到的快乐呢?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
我们需要放大“奖励”效果,让延时的成果显化,刺激头脑多巴胺的分泌,让行动继续下去。
比如你要养成省钱的习惯,可以设开一个账户,专门用来存储你省钱奖励自己买奖励品的金额。
诸如奖励自己一台MAC笔记本,当你放弃买一件物品时,就把钱存到奖励账户里,比如放弃买一件衣服,存入200元,放弃买一杯奶茶,存入30元等等。这样的话,哪怕你什么也没买,也能感到很满足。
随着时间推移,内在奖励会出现:心情愉悦、满足、成就感,这样你不会再追求储蓄金额的次要奖励。
03
最难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英国哲学家乔治·H.刘易斯(George H.Lewes)曾指出:
“人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演奏一种乐器或演练尚不熟悉的动作时,会感到难度极大,因为每种感觉必经的通道尚未建立起来;但是,连续不断地重复打通了沟通途径之后,这种困难顿时烟消云散;这些动作变得如此连贯自如,即便心不在焉也能一气呵成。”
常识和科学证据都认同这一点:重复是一种变化形式。
你每次重复一个动作,你就激活了一个与这个习惯相关的特定神经回路。这意味着,养成新习惯的最关键步骤之一就是不断地重复。
所有习惯都遵循类似的演变轨迹,从刻苦练习到行动自如,这一过程被称为自动性。这种能力发生在下意识起作用的时候。
很多人放弃,是因为看不到预期的效果。根本原因还是重复次数不够,没能渡过潜能蓄积期。
你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借助时间的力量对“自我提升”复利。
网上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如果一个人每天进步1%,一年后个人能力将提升37.78倍,如果每天退步1%,那么一年后个人能力将会消失殆尽。
村上春树也说过,时间是会产生复利的,我们不能做事情三分钟热度,急功近利。任何一件事情没有持续坚持三个月以上,都没有资格评判这件事情行不行,更没有资格批判自己行不行。
重复,看似简单,却是最难的!
写在最后
丘吉尔有句话,被很多人印在墙头:
“在人生的头25年,我渴望自由;在接下来的25年,我渴望自律;后25年,我意识到自律就是自由。 ”
其实,自律和不自律,都会吃苦。
不同的是,自律的苦会让人生越来越甜。
用对方法,便能让自律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我们共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22:01
首先,你需要明确你焦虑的事情是什么,并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你需要制定一个计划,逐步实现你的目标。在你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这是正常的,你需要坚持努力、细心调整,看到点滴的进步和成果,并不断给自己加油。你可以先从小的目标开始做起,逐渐提升难度。
同时,你也应该正视失败和挫折。失败并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足,而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你可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最终实现你的目标。
最后,不要让自己陷入无法做出任何行动的徘徊中。采取行动是克服恐惧和焦虑的最佳方法。你可以找到一些支持你的人,和他们分享你的计划和进展,得到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此外,也可以通过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如冥想和深呼吸来缓解焦虑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