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21: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4:19
草甘膦,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由孟山都公司研发,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及环境友好等优点,长期稳居全球第一大农药宝座。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如1996年首度在美国推广种植的抗草甘膦大豆Roundup-Ready Soybean,通过引入抗草甘膦基因,使作物对草甘膦产生抗性。
抗草甘膦作物通过三种途径实现抗性:一是过量表达被草甘膦抑制的酶,试图维持植物正常代谢,但目前此方法尚未能达到商业应用标准;二是引入酶系统,草甘膦进入植物体后迅速降解,但该策略尚未广泛应用于生产;三是对草甘膦作用的酶进行结构修饰,减少其对草甘膦的敏感性。研究者们从多种微生物中筛选出抗草甘膦基因,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来源于农杆菌的CP4基因,通过将其导入大豆植株,使植株表达的CP4-EPSP合成酶对草甘膦敏感性降低,从而保证大豆在草甘膦环境下的正常生长。
综上所述,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抗性原理主要通过酶的过量表达、酶系统的引入及酶结构的修饰实现,通过CP4基因的应用,有效抵抗草甘膦的药害,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及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