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癌病因有哪些?如何治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20:3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3:49

*恶性病灶不多见,而基本上为鳞状细胞癌。在美国,*鳞状细胞癌占所有癌的0.4,最近25年来发病率保持稳定。在其它人群中这种病较常见,在印度、非洲、南美洲,*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5。
*鳞状细胞癌的病因与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病变病因一样,即慢*所致。特别是卫生条件差和包皮垢参与了*癌的形成过程,包皮内碎垢引起的慢性炎症,可能为恶变的发病机制。为支持这种理论,新生儿作包皮环切术,基本不发生此病。而成年人做包皮环切术对此病并没有免疫力。有一个研究,9的*癌病人在发展成癌变前做了包皮环切术。感染也可能是此病的病因。人类乳头状病毒DNA从半数*癌人群中分离出来,也显示与其它肿瘤相关。并不惊奇,未行包皮环切、包茎、高龄患者和反复发生性病均可能为发生*癌的危险因素。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就诊的平均年龄为60岁。然而患者的发病年龄段宽,病历记载有十几岁的*癌患者。
形态学特征性病变包括外生性和溃疡。外生性病变倾向分化较好,而溃疡性病变更常见,预后较差。溃疡性病变发生率为85,常合并感染。反复感染的特点是有分泌物和反应性淋巴结病变,这些典型病变促使患者就诊。重要的是炎症淋巴结病变发生率高,60就诊病人可触及淋巴结,但其中一半活检证明为淋巴结病变。
早期病变常为小肿块或溃疡,最常局限在*。50病人开始病变位于*。其次是包皮,原发在*体的病变占其余部分。60的病变在就诊时小于2厘米。包茎可能误诊,直到出现出现疼痛、流血,分泌物或引起梗阻时,才做出诊断。由于就诊时表现多样化,所以没有认识到进行组织活检的重要性。临床上需要高度警惕此病。按感染或皮肤病进行经验性治疗时,不应该延误活检。
检查项目应该包括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注意触诊腹股沟淋巴结的病变。合并感染或出血的溃疡病人可能有白细胞增多症或贫血。通过活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其它病因。胸片、骨扫描、腹部和盆腔的CT,有助于评估某些选定病例的远处转移情况。
Buck氏筋膜是*阻挡疾病浸及海绵体和继发血源性播散有效的屏障。只有2病人首先有血源性传播而没有淋巴结浸润。肺可能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次是骨、肝和脑。淋巴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开始转移到股骨淋巴结和髂骨淋巴结。引流*的淋巴液存在彼此交通,因此常见于双侧和对侧淋巴结病变。由于溃疡引起的脓毒血症,或癌肿侵蚀股血管造成出血,所以区域淋巴结病变常常是*癌病人死亡原因。
预后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肿瘤部位、血管受侵蚀情况,(ABO)血型抗原的丢失相关。淋巴结的状况是预测疾病的预后和指导病人的治疗最重要的因素。有多种分期方法,Jackson分期法最常用:I期:原发肿瘤局限于*或包皮,其预后好;II期,局部浸润到*海绵体而没有淋巴结转移。I期和II期病人5年生存率为85。III期临床上有淋巴结转移。IV期肿瘤超出*浸润到邻近结构或发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降到50;远处转移病人生存率更低。肿瘤分级也是发生转移的主要判断指标,低分级患者淋巴结侵润或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15;而分级较高或分级中等的患者淋巴结侵润或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40-80。*癌患者绝大部分在诊断后5年内死亡。
治疗策略依靠组织学诊断和疾病的扩散程度。治疗最基本的目的是保存器官功能和结构的完整,特别是能直接排尿。对原位癌确诊的病人,可局部用博莱霉素或氟尿嘧啶治疗并严密随访。病变只局限于包皮,单独行包皮环切术足亦。ND-YAG激光可以用于治疗局限病变。
浸润癌主要选择放射治疗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包括*部分切除术和*全切术。部分切除术要求切缘距肿瘤2厘米。*切除术,有10局部复发的危险性。淋巴结阴性的病人,通常在36个月内,有14患者淋巴结变为阳性。局部切除*和包皮病灶,有25复发率,特别需要仔细随访。
尽管*癌主要属于外科疾病,放射治疗可以用于局限性低分级的病变。有选择的淋巴结阴性的*癌病人,5年生存率可达到70-80。由于放射治疗可以避免切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局部复发的危险性高3倍。对这些病人,*切除几乎总是有效的补救治疗。由于放疗副作用,如尿道狭窄或放射性坏死,有15的放疗病人也有必要行补救性*切除术。最后,应当在治疗后做活检,以证实肿瘤根除。
临床上证实淋巴结病变的病人,首要用广谱抗生素治疗4-6周,因为一半以上可触及的肿大淋巴结是反应性或炎症性的。
*海绵体、尿道、血管受累,或高分级的肿瘤病人,具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应该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持续淋巴结增大的病人也应当行淋巴结切除术。经典的淋巴结清除术包括从缝匠肌外侧到内收肌长端中部;从腹股沟韧带上2厘米至股三角顶点下部这一范围的淋巴结均清除。少数病人手术后可出现皮瓣坏死、脆性水肿和伤口感染。在不影响生存率的情况下,建议小范围切除可以进一步减少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全身病变有效治疗目前正在探索中。目前最常使用氟尿嘧啶、顺铂和博莱霉素。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