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20:3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7:31
这句格言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哲人荀子的《王制篇》:“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时,名臣魏征在《贞观政要》中也引用了类似的观点:“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以“人”代“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有浮力,故能载舟行船。同时,水又会因风起浪,浪大时,也能倾覆舟楫。其实,这就是对水认识中的一种辩证思想。就水本身而言,获取这样的认识并不困难,但古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将这种辩证思想推广到社会生活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维护社会稳定的统治手段。在古代中国的阶级社会,君与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它们的阶级利益是根本不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在任何时期都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统治阶级内部调和阶级矛盾的一种手段,通过适当的利益再分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阶级和解,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唐太宗李世民也正是因为听取了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忠告,才最终实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7:31
他表兄隋炀帝*被百姓拉下马
他仁政被百姓拥护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7:32
孟子的:“民本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7:33
最早出自孔子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 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 人也,何
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 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
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 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
日昃 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 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
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二)《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三)唐初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转引这样的观点。见《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四)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