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21:01
内蒙古自治区内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称为室韦,它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重要地位。公元5世纪至10世纪期间,室韦主要活动在嫩江、绰尔河、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流域,这一时期他们也被称为“失韦”或“失围”。中唐以后,文献记载中他们又被称作“达怛”。室韦-达怛人可以追溯到东胡后裔,是蒙古族的先驱之一。
室韦族首次出现在汉文文献是在北魏时期,大约在11世纪初,史书上停止了对室韦活动的记录,这个时期大约持续了6个世纪左右。在9世纪末,由于频繁遭受契丹的袭击,部分室韦部落开始西迁南迁,他们接受了新的称号并踏上新的发展道路。到了中世纪后期,蒙古族在亚欧上名声大噪,正是源自蒙兀部的西迁和发展。10世纪初,室韦被契丹征服后,他们开始了与其他民族的融合过程,最终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室韦的名称由来有趣,最初写作“失韦”,隋代改称室韦,也有写作失韦和失围的。这个名称源自蒙古语音译,意为“森林之人”,象征他们居住在茂密森林中的特性。一些学者如方壮猷认为,室韦可能是鲜卑族的同名异译或别称,体现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和演变。
室韦族见于汉文文献,始于5世纪(北魏),进入11世纪后(金前期),史书上才无室韦活动记事,凡历6个世纪左右。其间,约从9世纪末起,因累遭契丹袭击等原因,一些部落西迁南徒,采用了新的称号,走上新的发展道路,中世纪后期名震亚欧的蒙古族,即是他的蒙兀部西迁后发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