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丝》主编鲁迅先生:真的严谨嘲讽,锋利深刻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0:1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15:28

鲁迅先生最善投稿,听闻他在七八个报刊上常年刊文,且很受欢迎,可以说是自媒体人应该学习的对象。基于这点,我翻出《语丝》每期的报刊,摘取鲁迅先生的文章进行研读,想看他的行文如何深入人心。

鲁迅先生

平淡之事入文,渐述有趣之事

这是鲁迅先生大多数文章的共同点,也有像《野草》这种天马行空的散文,但更多的是像《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种文章。

《论雷峰塔的倒掉》前面用一半的篇幅来叙述鲁迅先生从奶奶那里听来的故事,其实也和我们听到的白蛇许仙故事一样,平平无奇。文中开始用作者主观意识的“不舒服”来掀起波澜,“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

《论雷峰塔的倒掉》

观点夹杂使得行文稍显情绪化且更加有趣,而后文末三分之一又开始讲故事,说玉皇大帝也怪法海多事,派人抓他,法海最终躲到了蟹壳里去了,又从民间吃蟹的习俗这个角度讲了一番,最终落在“活该”二字。

这篇文章可以说初看平平无奇,就像老奶奶讲故事一般,细看却能看出他对这种封建制度里面“多管闲事”的不满。

 用严谨的思维讲述荒诞的现象

或许是因为鲁迅先生学医的缘故,他的文章即使再荒诞,仍然有着严谨的条理。

《语丝》第五期有篇文章叫《说胡须》,说鲁迅之前游历长安时看到一张画像,宋太祖或者是什么宗的胡子向上翘起的,于是旁边的名士就断言这是日本假造的,因为这是日本式的胡子。

鲁迅先生当时就惊了,想着日本人还专门对着镜子假造中国皇帝的肖像,这手段简直出乎意表之外。又开始解释北魏至唐的佛像中的信士像,胡子也多向上,直到元明时期才是向下。“日本人何其不惮烦,孳孳汲取地造了这许多从汉到唐的徦古董,来埋在中国的齐鲁燕晋秦陇巴蜀的深山邃谷废墟荒地里。”

《说胡须》

普通人可能遇到这种荒诞的言辞就破口大骂了,哪会再去探寻历朝历代胡子是否向上又从何证明呢?这番说辞可谓是严谨。

鲁迅先生又说,他认为向下的胡子是蒙古式的,是元朝带来的习俗。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因为痛恨日本经常说“那时倘非天幸,这鸟国早被我们灭掉了。”他认为这些人说这番话即是认元朝蒙古人为祖宗,那我们的祖宗究竟是黄帝还是蒙古人呢?

“又何以说人在福建打中国人是奴隶根性?”这话我一开始还看不出意思,细细品味精妙绝伦。假如你将元朝蒙古人作为自己崇拜的对象而忘记了汉人曾经被如何奴役的事实,你又为什么要谴责人崇拜日本人而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呢?无非是双重标准罢了。

这逻辑无懈可击,从胡子是否向上这无关紧要的习俗说起,骤然直指社会现象,像手术刀一般精确。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