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9:2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2 21:37
记得09年春晚后不久,嚣张的赵本山大叔宣称:“在我看来,就没什么是高雅的,所谓的高雅都是装的……”当时就有一种莫名的悲哀感,横行央视如此多年、号称“小品王”的人,居然在从事文化艺术事业如此之久的情况下,仍然不知所谓“高雅”为何物。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社会国民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性的低级趣味与庸俗的审美标准。从中,也可以看到作为本山大叔“得意弟子”的小沈阳暴出粗口的合情合理与顺风顺水!
与不知高雅为何物的本山大叔以及暴出粗口的小沈阳不同的是,出境率非常之高的刘谦在各种访谈节目中,一直都显得非常的文雅、真诚、低调,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与观众进行交流的机会,从而不断得到观众们的认可。
在我看来,无论刘谦、小沈阳,还是赵本山,从本质上而言,都可以称之为“民间艺人”。他们的生存与事业,至少最初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与打拼,才能够赢得底层观众的认可,于是逐渐由草根到精英,并最终走入大众的视野。而作为直接接触观众的民间艺人,如何通过现场的表演与作为来赢得观众的欣赏与认可,都是他们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与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换而言之,民间艺人的最大特色就是“市场”,他们必须在市场上去出售自己的表演与才华,才能够获得收获。
可以看到,民间艺人们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一致的,但是,真正的差别就在于,不同的艺人们最终会采取何种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己目标,除却艺人自身的个人素养外,还取决于这个艺人所处环境的整体文化氛围与审美情趣。首先,从个人的角度,艺人们是以专业精神与专业水准折服观众从而获得观众的欣赏与认可,还是以恶俗的行为去讨好观众从而获观众的欣赏与认可,这之中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其次,从文化氛围的角度,民间艺人们总是在与观众的互动与交流中改变自己的风格与内容,作为他们的“衣食父母”的观众的欣赏水平与文化水准,同样在深刻而直接地影响着艺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演出风格。
因此,除去个人的素养与气质之外,不同的文化氛围往往会培养出不同样子的民间艺人,就如帝制时代的天桥杂耍者、伦敦街头的卖艺者、巴黎地铁中的卖、演唱者、现代地下通道的吉他手、东北的小丑、江南的戏子……都是特定的时空、氛围下所产生的民间艺人与艺术。换言之,什么样的观众,就会导致什么样的艺人。
高雅者换来高雅,庸俗者换来庸俗——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简单!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这句话对于以“审丑”为根基的俗文化而言,似乎并不适用。一个以“礼仪之邦”自居的国度,其国民与主流媒体却长时间地对那些“屡暴粗口”、“不知高雅为何物”的“小丑”们顶礼膜拜,乐此不疲,实在使人哭笑不得。
当然,与刘谦不同的是,赵本山与小沈阳们除了面对“市场”之外,还得面对“权力”的诱惑与挑战。不知谁曾在网上暴料:赵本山当年为了能够上春晚,曾拉了一卡车茅台酒来北京送礼。本山大叔的这一举动无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而取得了春晚小品类节目的垄断权。固然,本山大叔带来了许多高品质的节目,但是越来越俗、越来越肤浅却是此类节目的总体趋势所在,无论黄宏、潘长江,还是现在的小沈阳,已经越来越以“作践自己”为乐事了。可见,在“权力”网络之中,民间艺人们终究成为了“官方艺人”,并最终丧失掉了自己最初的精神与气质。
最近,小沈阳的粗口已经表明:或许,是到了该反思、清理恶俗的时候了!
然而,在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清理的,却是我们内心之中立足于“审丑意识”之上的“扭曲人格”。当那些“通过作践自己来博得人们的耻笑”的所谓的“演员”们在舞台上上窜下跳时,笑声与掌声的消失是决定他们最终命运的关键所在,而笑声与掌声的消失却取决于观众自我素质的提高与审美意识的觉醒。当然,“权力”与“市场”之间的鸿沟与差距,也是我们需要处理的问题。小沈阳们的消失,取决于整体性“审丑意识”的终结。
对于一个正在“走向现代”的国家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文雅”,既是一种准则,也是一种责任。不仅仅对于赵本山、小沈阳是如此,对于每个现代公民也是如此!
自我的克制,对礼仪的遵守,既是作为一个人的起码要求,也是一个文明得以产生传承的关键所在!
此正孔夫子所谓:“克己复礼归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2 21:35
民间艺人更亲民,与百姓很近,不是高高在上的感觉,这就是本山大叔常说的土地情节,这事民间艺术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