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14: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17:04
拈连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它巧妙地将适用于甲事物的词汇运用到乙事物上,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例如,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飘飘然地“飞”进土谷祠,这里的“飞”字原本是形容物的,却通过拈连被巧妙地用于描绘阿Q得意的心情,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形象。
另一种修辞方式是“移就”,它发生在两个印象相互关联时,将原本属于甲印象的性质转移到乙印象上。比如周而复在《上海的早晨》中,用“寂寞的梧桐树”来形容宫闱中的她们,虽然“寂寞”原是形容人的,但通过移就,它被赋予了描绘环境的含义,使读者对她们的孤独处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尽管拈连和移就都属于词义的延伸,但它们之间有明显区别。首先,拈连中的甲事物在使用词汇前通常已经出现,而移就则不一定需要。其次,拈连常用动词做谓语,如上述的“飞”,而移就多用形容词做定语,如“寂寞的梧桐树”。最后,它们的作用也各有侧重:拈连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增加描绘的细腻度,而移就则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表达揭示深层含义。
拈连(niān lián),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