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1: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1:14
金庸与电影
金庸,生于一九二四年,曾担任《新晚报》副刊编辑,以笔名撰写影评。五十年代,他加入长城电影公司,作为编剧,写下了多部剧本,并与胡小峰合作执导《王老虎抢亲》。次年,他与程步高联合执导了电影《有女怀春》。这两部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金庸的小说创作中,电影技法的影响可见一斑。六十年代,金庸退身电影界,集中精力创办《明报》,但他的小说仍受到电影界的广泛关注。金庸的小说以其精彩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花样迭出的功夫、侠气纵横的意境、博大精深的文化及韵味悠远的思想,备受人们青睐,几乎篇篇都被拍摄成电影。
峨嵋电影公司是最早拍摄粤语武侠片的公司之一。1958年,导演胡鹏和李晨风先后执导了《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随后几年,又有多部金庸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如《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鸳鸯刀》、《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等。这些黑白电影带有浓厚的戏曲舞台痕迹,虽反响不俗,但过于重复的套路逐渐不能迎合市场的变化。到六十年代中期,著名的邵氏电影公司打出“彩色武侠新世纪”的口号,意图革新武侠片。邵氏出品的金庸相关影片多能忠于原著故事,结构分明,打斗注重近身的肉博,给予观众真切的惨烈和悲壮感。但在人物刻画和传达小说思想及意趣方面则存在缺失。
进入九十年代,电影技术进步,改编小说的电影变得天马行空,不受羁绊。徐克的《笑傲江湖》系列,除第一部保留原作构架外,其余两部《东方不败》和《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都成为别样的故事。元奎的《九一神雕侠侣》、刘镇伟的《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仅借小说和小说人物之名,意图达到或演绎或调侃或抒怀的目的。金庸小说近半个世纪的改编之路,如同西方绘画由古典传统过渡到印象派,少了客观的写实,而多了主观的写意。
倪匡与电影
倪匡,生于一九四一年,武侠和科幻小说的创作者。他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紧凑,悬念迭起,极能吸引观众眼球。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如《仙笛神魔》、《六指琴魔》、《玉女英魂》、《女黑侠木兰花血战黑龙党》、《女黑侠威震地狱门》等。《原振侠与卫斯理》和《卫斯理传奇》取得票房逾千万的好成绩。倪匡曾为张彻编写多部电影剧本,如《独臂刀》、《铁手无情》、《十三太保》、《双侠》、《四骑士》、《刺马》、《方世玉与洪熙官》、《少林五祖》、《荡寇志》、《洪拳小子》、《马哥波罗》、《杂技亡命队》、《卖命小子》、《第三类打斗》、《叉手》、《五循忍术》等。
黄沾与电影音乐
黄沾,一九四一年出生,通俗歌曲的领军人物。他为电影谱写了二千多首歌曲,如《英难本色》的主题曲。黄沾参与多部电影,大都是配角,但对电影的贡献主要在音乐方面。从《神勇坦克队》、《毋忘我》开始,他为电影配曲写词达百多首,留下《倩女幽魂》、《男儿当自强》等多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黄沾的曲风古典奔放,饱有意趣,能与电影格调配合得相得益彰。他巧妙运用传统乐器,谱就浓郁的中国意味,传达出武侠片的精髓。如《笑傲江湖》中的《沧海一声笑》。
蔡澜与电影
蔡澜,美食家,与黄沾同年。他撰写影评,留学日本,受邵逸夫赏识,担任邵氏驻日分区经理,负责购买日本卖座片送往东南亚发行,并主管外景工作和监制低成本影片。张彻赴日拍摄《金燕子》时,即由蔡澜接待。蔡澜返回后,担任邵氏公司的制片经理,参与多部电影制作,并曾编剧《奇案》、《油鬼子》等片。一九八二年,他转入嘉禾电影公司,出任副总裁,监制多部电影。蔡澜兴趣广泛,口味多变,自组“大路”电影公司,拍摄了《孔雀王子》、《力王》等电影。成龙海外拍摄的多部电影,也由蔡澜监制。
四大才子指的是四名出色文人,分别为金庸、倪匡、黄沾和蔡澜,四人各有所长,而且均为好友,也是腹中饱有文学之辈,因而合称四大才子。四人中,黄沾已因癌病于2004年逝世,当时是一件轰动的大事。四大才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里程碑。在我们谈及文化的时候,希望我们的脑际随时可以想起:写流行曲的沾叔与写科幻的倪匡、写美食的蔡澜和写武侠的金庸,他们并称为“四大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