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的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53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2-18 05:32

1、安庆是东周时期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2、人类在安庆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1992年在潜山市彭岭出土的157件由古人类打制的石锥、砍砸器等,距今已有10万年历史。而以潜山市“薛家岗文化”类型为代表的2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集中分布于市境各县(市)区,说明在5000—7000年前,市境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类聚居地。

3、市境春秋时为皖、桐、宗、舒等国之域,后属楚、吴。

4、战国时,复属楚。

5、秦,属九江郡。

6、西汉初,属淮南王国;高后四年(前184年),分封松兹侯国(今宿松县境)。

7、东汉初平四年(193年),庐江郡治迁皖县。

8、三国时,初属魏,后属吴。

9、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分庐江郡置晋熙郡,于皖县旧地设怀宁县(治今潜山市)和新冶县(今望江县)。

10、南北朝至隋朝初期,先后设豫州、晋州、江州、熙州等。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熙州为同安郡,治怀宁,领怀宁、同安、太湖、宿松、望江5县。

11、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隶淮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舒州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同安郡改名盛唐郡。

12、五代十国,为舒州,治怀宁,仍领5县。先后属吴、南唐和后周。

13、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置舒州德庆军。

14、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安庆之名始于此年)。庆元元年(1195年),升舒州为安庆府,府治怀宁。嘉定十年(1217年),知府黄干筑新安庆城(在今潜山市境,一说在今安庆市区盛塘湾宜城渡)。景定元年(1260年),于宜城渡重建安庆城,怀宁县始迁附郭。安庆城自此府、县同城而治。

15、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安庆府为安庆路。至治三年(1323年),划怀宁县清朝、玉照2乡,设置潜山县。安庆路领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潜山6县。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朱元璋改安庆路为宁江府,次年四月改为安庆府,仍领6县。

16、明永乐元年(1403年),安庆府直隶南京(又称南直隶)。

17、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安庆府隶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江宁)。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俗称安徽省),仍寄治江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省治由江宁移驻安庆,安庆始为省会,自此省、府、县同城而治。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安庆,清廷将省府迁庐州(今合肥),太平军改安庆府为安庆郡,咸丰十一年(1861年),安徽省府迁回安庆。同治四年(1865年),设安庐滁和道,道署驻安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裁撤。

18、二年(1913年),废安庆府,各县直属省。三年(1914年),设安庆道,领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无为、巢县、和县、含山、滁县、全椒、来安16县(后滁县、全椒、来安3县归属淮泗道,六安、英山、霍山划人入安庆道)。十七年(1928年),废安庆道,各县直属省。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至十八年(1929年)二月,析怀宁县城建立安庆市,并成立市。

19、二十一年(1932年),安庆为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统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6县。二十五年(1936年),增加岳西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太湖,二十九年(1940年)改驻桐城(同时无为、庐江2县划入,第一区统9县)。安庆沦陷时,省会迁往六安。抗日战争胜利后,督察区专员公署移驻安庆,督察区统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东流、至德等县。三十七年(1938年)十二月省会迁回安庆,1949年3月迁往屯溪。

20、1949年2月,皖西区、皖西行署决定,以怀宁县城原有4镇建立安庆市。4月23日安庆。安庆专区辖桐城、怀宁、桐庐、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8县和安庆市。9月,专、市合并,保留安庆市的名称。1950年5月,撤销安庆市,改为怀宁县城关区。10月,恢复安庆市,隶安庆专区。1951年2月,桐庐县更名为湖东县。8月,改安庆市为皖北行政区辖市,由安庆专区代管。1952年1月,皖北安庆专区与皖南池州专区合并为安徽省安庆专区,辖桐城、怀宁、湖东、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贵池、东流、至德、青阳、铜陵13县,仍代管安庆市。10月,安庆市由省直辖。1955年7月,湖东县改名为枞阳县。1958年10月,安庆专区与安庆市合并。1959年3月,专、市分开,安庆市由专区代管。1961年4月安庆市改为省直辖市。1965年7月,安庆市改为专区所辖;恢复池州专区,贵池、东至、青阳、铜陵4县划归池州专区。1968年8月,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

21、1979年11月4日,安庆市改为省辖市,并代管国营皖河农场。

22、1988年8月17日,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实行地、市合并。新组建的安庆市辖迎江区、大观区、郊区和桐城、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8县。

23、1996年8月,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县级市),安庆市辖3区1市7县。1998年9月,怀宁县在高河镇建设新县城。

24、2005年5月,调整安庆市部分县(市)区行政区划,市辖迎江、大观、宜秀3区和桐城、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等1市7县。

25、2011年3月,宿松县被列为省直接管理试点县。

26、2018年8月,根据《安徽省关于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的通知》(皖政秘〔2018〕153号)精神,同意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以原潜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潜山市行政区域,潜山市驻梅城镇潜阳路370号。

懂视网 时间:2023-03-02 11:55

1、安庆是东周时期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2、人类在安庆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1992年在潜山市彭岭出土的157件由古人类打制的石锥、砍砸器等,距今已有10万年历史。而以潜山市“薛家岗文化”类型为代表的2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集中分布于市境各县(市)区,说明在5000—7000年前,市境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类聚居地。

3、市境春秋时为皖、桐、宗、舒等国之域,后属楚、吴。

4、战国时,复属楚。

5、秦,属九江郡。

6、西汉初,属淮南王国;高后四年(前184年),分封松兹侯国(今宿松县境)。

7、东汉初平四年(193年),庐江郡治迁皖县。

8、三国时,初属魏,后属吴。

9、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分庐江郡置晋熙郡,于皖县旧地设怀宁县(治今潜山市)和新冶县(今望江县)。

10、南北朝至隋朝初期,先后设豫州、晋州、江州、熙州等。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熙州为同安郡,治怀宁,领怀宁、同安、太湖、宿松、望江5县。

11、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隶淮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舒州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同安郡改名盛唐郡。

12、五代十国,为舒州,治怀宁,仍领5县。先后属吴、南唐和后周。

13、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置舒州德庆军。

14、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安庆之名始于此年)。庆元元年(1195年),升舒州为安庆府,府治怀宁。嘉定十年(1217年),知府黄干筑新安庆城(在今潜山市境,一说在今安庆市区盛塘湾宜城渡)。景定元年(1260年),于宜城渡重建安庆城,怀宁县始迁附郭。安庆城自此府、县同城而治。

15、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安庆府为安庆路。至治三年(1323年),划怀宁县清朝、玉照2乡,设置潜山县。安庆路领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潜山6县。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朱元璋改安庆路为宁江府,次年四月改为安庆府,仍领6县。

16、明永乐元年(1403年),安庆府直隶南京(又称南直隶)。

17、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安庆府隶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江宁)。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俗称安徽省),仍寄治江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省治由江宁移驻安庆,安庆始为省会,自此省、府、县同城而治。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安庆,清廷将省府迁庐州(今合肥),太平军改安庆府为安庆郡,咸丰十一年(1861年),安徽省府迁回安庆。同治四年(1865年),设安庐滁和道,道署驻安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裁撤。

18、二年(1913年),废安庆府,各县直属省。三年(1914年),设安庆道,领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无为、巢县、和县、含山、滁县、全椒、来安16县(后滁县、全椒、来安3县归属淮泗道,六安、英山、霍山划人入安庆道)。十七年(1928年),废安庆道,各县直属省。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至十八年(1929年)二月,析怀宁县城建立安庆市,并成立市。

19、二十一年(1932年),安庆为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统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6县。二十五年(1936年),增加岳西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太湖,二十九年(1940年)改驻桐城(同时无为、庐江2县划入,第一区统9县)。安庆沦陷时,省会迁往六安。抗日战争胜利后,督察区专员公署移驻安庆,督察区统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东流、至德等县。三十七年(1938年)十二月省会迁回安庆,1949年3月迁往屯溪。

20、1949年2月,皖西区、皖西行署决定,以怀宁县城原有4镇建立安庆市。4月23日安庆。安庆专区辖桐城、怀宁、桐庐、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8县和安庆市。9月,专、市合并,保留安庆市的名称。1950年5月,撤销安庆市,改为怀宁县城关区。10月,恢复安庆市,隶安庆专区。1951年2月,桐庐县更名为湖东县。8月,改安庆市为皖北行政区辖市,由安庆专区代管。1952年1月,皖北安庆专区与皖南池州专区合并为安徽省安庆专区,辖桐城、怀宁、湖东、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贵池、东流、至德、青阳、铜陵13县,仍代管安庆市。10月,安庆市由省直辖。1955年7月,湖东县改名为枞阳县。1958年10月,安庆专区与安庆市合并。1959年3月,专、市分开,安庆市由专区代管。1961年4月安庆市改为省直辖市。1965年7月,安庆市改为专区所辖;恢复池州专区,贵池、东至、青阳、铜陵4县划归池州专区。1968年8月,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

21、1979年11月4日,安庆市改为省辖市,并代管国营皖河农场。

22、1988年8月17日,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实行地、市合并。新组建的安庆市辖迎江区、大观区、郊区和桐城、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8县。

23、1996年8月,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县级市),安庆市辖3区1市7县。1998年9月,怀宁县在高河镇建设新县城。

24、2005年5月,调整安庆市部分县(市)区行政区划,市辖迎江、大观、宜秀3区和桐城、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等1市7县。

25、2011年3月,宿松县被列为省直接管理试点县。

26、2018年8月,根据《安徽省关于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的通知》(皖政秘〔2018〕153号)精神,同意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以原潜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潜山市行政区域,潜山市驻梅城镇潜阳路370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2 09:03

可以参考百科安庆词条
 [4]北宋设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置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庆元元年(1195年)升安庆府,元改安庆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治安庆。*初,安庆为省、道、县同城而治。1927年设安庆市。

  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1951年桐庐县改名为湖东县。

  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1954年湖东县由汤沟镇迁驻枞阳镇,1955年湖东县改称枞阳县。1956年至德县迁驻尧度镇。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1960年,原由省直辖的安庆*托安庆专署领导,以铜陵市部分地区复设铜陵县(驻原县城)。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

  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88年,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1996年,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1998年9月25日,*批准将怀宁县*驻地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7885.htm#4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2 10:21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二十六年(1938),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清咸丰十一(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和熊成基炮马营,接连打响了辛亥*第一*和新军的第一*。

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

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

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2 11:56

可以请LZ说清楚点吗?初中高中其实都有发安庆历史的相关书籍,很全面,LZ不妨找人借阅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