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卷舌造句子

2022-05-03 来源:意榕旅游网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卷舌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应该让日本人发个卷舌元音,一下就漏了,哈哈。

2、只要用卷舌音回答,“哦,你是一个敏锐的园丁!”。

3、叩齿卷舌一分钟:轻叩牙齿和卷舌,可使牙根和牙龈活血并健齿。卷舌可使舌活动自如且增加其灵敏度。

4、印度口音的特征是,讲话人用卷舌音读辅音。

5、兼顾其音值的本质与卷舌的特点,才有利于教学。

6、这些特征之一是出现在印度语言里的卷舌音,印欧语系和德拉威语系都存在。

7、其中,舌系带过短是导致舌腭音及卷舌音发音不准的最主要原因,多由舌系带发育不良引起。

8、他还说,由于中国各地的方言不同,对标准普通话掌握中,存在着前鼻音、后鼻音、卷舌音、舌尖音等不易区别的问题,这也导致了陌生汉字无法打出来。

9、“这些已经非常简单了,刚开始的时候教字母发音是最困难的,有的卷舌音、舌根音一教就得一个礼拜。

10、遵循传统的看法,儿化词素只是一个单元音引起前行音节卷舌化的特征,它不在音节结构中占有任何位置。

11、昨天晚上我听到一个非常有趣俄语卷舌音的笑话。

12、我觉得它不值这个价卷舌音舌头位置。

13、与此相类,是把合口呼的以卷舌音、、为声母的字错读成齿唇音。

14、据他介绍,首先,在清代以前,中原古音并无“”这样的卷舌音,只有平舌音“”,卷舌音是满族入关之后传入中原的。

15、丹尼埃尔从小就患有舌系带过短的病症,说话不能发卷舌音,但是,由于经济拮据,一直没能手术。

16、酒喝过了,那兵营中人卷舌子舔着嘴唇,称赞酒好,于是又必被勒迫着喝第二口。

17、此外,虽说美国人很仰慕英式腔调,英国人却不怎么喜欢美式发音,尤其看到明明不是美国人还要去模拟那种卷舌美音的时辰。

18、由于英音的发音力量小,与汉语接近,又没有较难的卷舌音,中国学生学英音要容易些。

19、卷舌音可以涉及到卷舌,或卷曲舌头得以用舌尖下侧做接触,或只是缩舌。

20、“十”和“四”又只是卷舌音和平舌音之分。

21、但迁安方言中没有卷舌韵母,这一语音特点同其他一些因素使得儿化与北京话的儿化相比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22、别看她平时挺能说的,真遇到该表明态度时,她就卷舌不语了。

23、朝阳门那里有个豆瓣胡同,用北方卷舌的儿化音来读,叫豆瓣儿胡同。

24、他透露,根据其观察,印度尼西亚学生在学习韵母方面几乎是没有面对太大的问题,只是要注重圆唇的发音,也要注意卷舌元音的发音。

25、那套衣服平舌音和卷舌音是最新式样的。

26、舌系带过短还限制了舌头在口腔内的活动,影响吐字和发音,尤其对卷舌音、腭音及舌音影响较大,如汉语拼音字母中的、、等发音困难。

27、目的对辽宁锡伯族和汉族卷舌和叠舌两种舌运动类型进行研究,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