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剩下的路一个人要慢慢走 《又见奈良》——再见了,我的爱人

2023-04-19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图片

电影:《又见奈良》

类型:剧情

导演:鹏飞

主演:吴彦姝、英泽、永濑正敏、国村隼

上映时间:2021年3月19日(中国大陆)

奖项: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向我国东北派遣了30多万农民组成的“开拓团”施行移民侵略。1945年日本投降后,“开拓团”被弃大规模溃逃,在我国留下了4000多名儿童,被当地家庭收养。这些孩子长大后,有的选择回日本寻亲,有的则留在当地,但是关于他们的故事却一直没有结束,他们被叫做遗孤一代,他们的后代也有“遗孤”的烙印,至于他们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他们的归属感在哪里,这也是他们一直纠结在心里的问题。


图片

《又见奈良》就是一个关于这个群体故事。2005年,年过七旬的母亲陈慧明只身一人前往日本奈良寻找自己的养女,她在年轻时收养了战后遗孤,取名陈丽华,自己曾经有一个儿子夭折了,所以这是她唯一的“亲人”了。1994年陈丽华回到日本寻亲,一直和陈慧明保持书信来往,后来不知什么缘故中断了。所以,陈慧明决定到奈良寻找陈丽华,在遗孤二代小泽和热心的退休警察吉泽的帮助下,见到了许多曾经和陈丽华有过交集的人们,这也成为三个人共同的救赎之旅。


图片

电影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把寻找陈丽华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中细小的诙谐幽默、灵活机动,还有陌生人之间的通情达理结合起来,以及寻访亲人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感动、失落、怅然的瞬间,形成一个平凡朴实、真挚动人的故事,把一个比较沉重的战后遗孤这样群体的故事推到人们面前。


图片

《又见奈良》中的“奈良之旅”很可爱,按理说应该是急着找人,但看起来又不着急,重点表现的是奈良的风土人情和遗孤们的生活处境。比如,陈慧明想买羊肉,在肉店与老板“鸡同鸭讲”,学羊叫,学牛叫,居然能沟通起来,很有趣。


图片

总是能从日本电影中看到小餐馆里一些很美味的食物,感觉它们好吃是因为听到了烹饪时的声音,没有中国各个地方菜系烹饪时所表现的大开大合,而是像涓涓细流,潺潺溪水,只为流到你的心田里去,让人们对待食物要有虔诚之心。不过,一个小餐馆里的鸭肉荞麦面折合人民币80块钱,也是可以了,吃的时候要格外虔诚就对了。


图片

整个寻人过程中,陈丽华都没有“正面”出现过。陈慧明和小泽幸运地遇上了热心的退休警察吉泽,从陈丽华的寄来的信和照片开始,一步步重走她曾经走过的路。吉泽为什么这么热心帮助陈奶奶呢?他的老伴去世了,女儿远嫁,天天盼女儿来信,看到陈奶奶也与女儿失去联系自然感同身受。借着小泽为他读信的机会,他把小泽当做自己的女儿,享受片刻的亲情。


图片

而陈慧明则拿着女儿陈丽华的信件、照片到处寻找,在女儿曾经拍照的地方拿着照片也给自己拍一张,当她知道女儿曾在一个小餐馆炸过豆腐甜甜圈,于是她买了几个回去慢慢吃,内中的苦涩只有这个年逾古稀的孤独老人知道。


图片

同时,战后遗孤的生活也平行展开,他们既不被日本人承认是“日本人”也不算是“中国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们自己心里也不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日本遗孤一代大多保持着中国的生活习惯,有的住在日本山里,吃饺子,唱《林海雪原》,装“大锅”方便看电视。遗孤二代就“一半一半”了,三代基本变回日本人了,但仍然摆脱不了遗孤的身份。


图片

电影把一个在国与国之间具有深沉久远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平凡的亲情、人情的角度,精准聚焦在可以跨越国家、种族的人性上。也就是说,无论“陈丽华”们本应该是谁,他们首先是个人,“全世界婴儿的哭声是一样的”,而且被他们的国家曾经侵略过的土地上的人最先承认了,这种人性让人非常感慨,值得所有人反思。


图片

另外,影片很擅长用灵动立体的背景(音乐)声音表现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外部环境变化,配乐非常有立体感、故事感,能从画面中跳脱出来,独立成篇。最后一幕又用邓丽君小姐的歌曲《再见!我的爱人》日文版作为结尾,为什么要用一首看似是爱情而不是亲情的歌曲呢?


图片

“爱人”不仅是爱情的伴侣,也可指所爱之人,对于寻亲之旅的三个人来说,无论是否找到陈丽华,心里都有一个大致的结果了,这一生所爱之人可能已经逝去,不是生离就是死别,而活着的人要继续向前走。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