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冢雉:别名冢雉,为鸡形目、冢雉科、冢雉属鸟类,原产于亚洲东南部,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野生于亚热带或热带潮湿的低地森林和亚热带或热带潮湿的山区森林。1823年命名,共4个亚种。冢雉家族有一套完整的另类孵卵系统,不用自己直接孵卵,把卵产在很热的火山或尚未冷却的熔岩附近,有的产卵在河滩,利用太阳晒热的沙堆孵卵。有的冢雉还会利用树叶霉烂时产生的热量孵卵。
巢如坟冢一样的大沙丘。卵需要适宜的恒温才能孵化,可沙堆白天晒得很热,夜里又凉了,白天很热的时候,雄冢雉把沙丘摊开,用潮湿而低温的沙土掩埋卵。气温降低时,将湿沙扒开,用温而干的沙土掩埋卵。
科目分类:鸡形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黑色_蓝色 ;性情分类:陆禽 ;最大体型:45cm ;迁徙类型:留鸟 ;寿命年限:20年 ;适宜温度:20℃±10℃ ;食物饲料:杂食
普通冢雉形态特征:
普通冢雉体长38-45cm左右,重525-700克。头顶具短阔的嵴状羽冠,黑色(不是黄色)裸露的脸和腿,比同属其他物种有更深的羽毛,更短的尾巴和更长的腿和脚。
普通冢雉饲养方法:
沿着森林地面觅食,主要吃植物的花、种子、果实等,也吃无脊椎动物(胃内有蜗牛和甲虫)。
普通冢雉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布鲁岛是2-3月,在斯兰岛是5月,在巴布亚西部是10-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