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这件事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但是有的人经常性做梦,有的人是偶尔的,那您是否知道人经常新做梦好不好呢?您知道人之所有会做梦的原因是什么吗?不知道没关系的,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做梦预示着什么的知识,感兴趣的您赶快来看看啊。
老做梦到底好不好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这样抱怨:“我每天晚上都做梦,也不知道这样究竟好不好?”真的是懊恼得不行不行了。
其实,只要有睡眠就有梦,现代脑科学及睡眠医学证实,无论你有没有感觉,每晚都约有两个小时在做梦,平均会做四五个梦。
虽然做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梦也有好坏之分。所谓“好梦”,一般是指刚睡醒时可能会记住梦的内容,但半小时后就会忘掉的梦。
这样的梦并不影响睡眠质量。一般来说,梦的内容因人而异,五花八门,有的与白天的事情相关,有的与现实没有任何关联,比如约见某个朋友、努力打开瓶盖、与某人对话或者出游等。
做正常的梦,早晨起床后不会感到疲倦,而且精神很好,头脑清楚,有利于身体健康,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做梦是睡眠的一部分,睡眠具有修复大脑细胞的作用,做梦也有相应作用,比如舒缓神经、促进大脑中代谢产物的排除、增强记忆功能等。白天,大脑辛勤工作了一整天,晚上则通过睡觉做梦来进行自我修复。
有生理学家研究发现,经常做“好梦”的人,平均寿命会更长。
“坏梦”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们常说的“噩梦”,比如在梦中遇到危险、被人追赶、高空坠落等,惊慌时甚至还会在梦中大喊大叫,并且紧张的梦境一晚上重复好几次;还有一种是通宵做梦,一整晚似睡非睡,早上醒来后浑身乏力,精神不饱满,甚至有头晕、头痛等明显不适症状。
一般来说,做噩梦常常与人的精神因素有关,虚弱、紧张、受刺激、白天看恐怖片或是有关暴力的新闻,晚上可能会做相关的噩梦。
曾进行过一项调查,有32.5%的人一周至少做过一次噩梦,37.7%的人每月做一次以上,仅有0.6%的人从未做过噩梦。经常做“坏梦”,是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我国传统的养生之道讲究“先睡心,后睡目”。为了避免“噩梦连连”,要先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然后再进入睡眠状态。
因此,晚上9点以后最好避免过于兴奋,不要进行卡拉OK、应酬、网聊、打电话、做策划等大脑皮层比较活跃的活动,可以看看电视剧或听听舒缓的音乐,11点上床睡觉;晚餐不要吃得太饱,七八成饱即可,宜清淡,少吃土豆、洋葱等产生气体的食物,不要吃太多高脂肪、高蛋白等会产生酸性物质的食物,以免影响睡眠质量;最好选择轻薄、透气、保暖性好的被子;右侧卧睡最好,仰卧、趴着睡容易做梦。
梦境的奥妙
睡着觉做着梦也能学习,这不是做梦。先从睡眠阶段讲起。睡眠的一个周期有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REM期眼球快速运动,做梦正酣;不过梦并非REM期特有,NREM期也有零星的梦境,只是没有前者的鲜活生动。
梦境有回放功能,如果你刚玩过滑雪游戏,在随后的NREM期可能会梦见滑雪。大脑扫描研究也显示,清醒时大脑神经元的活动模式在随后的NREM期会重现。REM期梦境也会反映先前所学,只是表现得有点变形--滑过雪后可能不会梦见雪,而只是从山上冲下来。
除了回放,更重要的是梦对记忆的巩固、整合和分类。回放当天的5-7天后,相关梦境可能又会出现。人们猜测这是由于海马区整合短期记忆以将之变为长期记忆在大脑皮层储存下来的过程中,整理时的记忆碎片会在梦里呈现,织出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
碎片出现的顺序或许反映了大脑如何将记忆分解成片段再整合存储的。大脑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甚至会翻旧账,找出新的经历与故人故事的关联。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梦见多年不见的朋友或地方。
目前尚不清楚哪一时相的梦执行了什么样的功能。有人认为NREM期的梦主要是巩固记忆,而REM期梦境则能整合记忆,将新经历融入我们的记忆库里。可是也有人提出了截然相反的假说。不管真相如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两种梦对学习记忆都颇有裨益,梦见先前学习内容的人们,之后会有更好的表现。
做梦可以调节情绪
人们清醒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被生气或忧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此时如果来个小憩,做做梦,会使人们对负面情绪没那么敏感,情绪也更加积极,但只有REM期的梦才有效。
不过在记忆巩固时,REM期的梦似乎格外偏爱带有负面情绪的那些。听起来不妙,却不一定是坏事。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如果记不住,何以长智?此外,研究者们也认为,做梦时回放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同时免于亲身经历时的生理和情绪变化,可以使得我们接受那些经历,最终放下。
经历过痛苦的人们,所做的梦也格外生动,画面感强,梦中记忆也更清晰,这或许也反映了大脑是在如何艰难地接纳和整合这些信息。
拉什大学的罗莎琳·卡莱特(RosalindCartwright)在1960年开始跟踪研究那些经历了离婚、分离或丧亲之痛的人们,发现经常梦见痛苦经历的人能更好地应对以后的生活。因此,失恋后一时难以接受怎么办?
多做几个梦吧。高度情绪化的梦,最终会抚平我们情绪上的伤痕。可惜的是在创伤后应激障碍者身上这一过程会失效,他们做梦时也会伴随强烈的情绪反应。
如同记忆处理一样,REM和NREM期的梦在调节情绪方面也可能角色不同。从不同的时相醒来的人们叙说的梦,其性质大有不同。NREM期的梦带有更多友好元素,而REM期里人们梦见的未知和威胁因素更多,负面情绪更强。这里引出了噩梦的进化学解释。
噩梦也有积极作用
并非人人都讨厌噩梦,芬兰的心理学家安蒂·瑞文苏(AnttiRevonsuo)就挺享受噩梦,至少在事后是如此。他觉得,噩梦像一场事先不知道只是电影的绝佳恐怖片,还不会被剧透(除了反复做同样噩梦的情况)。
他认为梦的精髓在于噩梦,因为噩梦能让我们为应对来自真实世界的危险提前进行演练。健康成年人2/3的梦里都有某种威胁,例如被人追杀、陷入争斗等。瑞文苏认为,由于儿童尚未充分接触现代社会,他们的梦更能反映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所遭遇的危机。
比起成年人,儿童的噩梦更多,芬兰儿童超过一半的梦里都有威胁元素,在饱经忧患的巴勒斯坦儿童身上,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3/4。
另一证据是儿童所做的梦里,40%-50%会出现不友善的动物,似乎是我们祖先野外生活的写照,而西方成年人的梦只有5%会有可怕动物。
在梦里我们常常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后面有追击者,怎么老是迈不开腿呢!如果能主动出击控制梦的情节走向该有多好。
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加拿大麦科文大学的简妮·加肯巴赫(JayneGackenbach)关于游戏与梦境的研究,她发现游戏玩家对梦有更强的控制感,不是坐以待毙,而会主动出击,将可怕的噩梦变成打怪一般的刺激享受。
这或许可以用来帮助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们。所以,噩梦实际上也有一种调节的作用。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失恋也是如此,失恋之后难免会沉浸在消逝的感情中不可自拔,梦境会让你看清自己的内心所想,从而有了向前走的勇气。
做梦能使脑的内部产生极为活跃的化学反应,使脑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达到高峰,而迅速流过的血液则带来氧气和养料,并把废物运走。
结语:看了小编上文的详细的介绍,您是不是已经知道人经常性做梦到底是因为什么了呢?您是不是也已经知道人为什么会做梦呢?小编希望您把今天学到的有关做梦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哦,还等什么,赶紧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