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关注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就此,在新课程实验中谈点体会:
一、设置问题情境化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一年级学生从无知好动的幼儿转变为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新教材中经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构成个体认识,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第一册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想象、猜测的特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再现,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真实、趣味地展现出来,异常易于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进取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方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0”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全班同学吹泡泡,学生边吹边数、教室里充满了五颜六色的泡泡,一会儿泡泡没有啦,这时我抓住时机,谁能讲一讲你吹了几个泡泡此刻有几个泡泡全破了、没有了;没有用什么数表示这就是我们今日要探究的知识。从而揭示课题,紧之后再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数一数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小猫各钓几条鱼当学生讲第四只猫没有钓着时用什么数表示用“0”表示,充分让学生体会把问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资料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理解,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一年级教材,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代替,如: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用“分苹果”,学习得数为“0”的减法用“小猫吃鱼”,学习“5”以内的减法用“摘果子”,认识时间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趣味的课题表示,使学生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资料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到达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教学“大家来锻炼”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学校让他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问题。教学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在摆和涂中去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悟出方法,既发展思维,又开发智力。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异常是小学生经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正如孔子说:“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验教材异常重视游戏活动,如:“猜数游戏”,“出手指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游戏”,“下棋游戏”等,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发现方法,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3、重视模拟活动。好奇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活动。如:教学“认识前后”设置模拟赛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事,模拟父母整理房间,模拟宇航员“游星空”,“数星星”,提出数学问题,在情理交融中到达迅速理解,使课堂唤发出生机与活力。
4、重视合作交流活动。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学时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供给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找到方法。
5、重视评价活动。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评价活动是重要的一环,它是对知识、对问题的反馈。评价的手段,首先用教师的反馈评价影响带动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教师的反馈要全面、具体、民主,评价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励性,使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和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我的学习过程。其次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反思本事。如“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你觉得自我的解法正确吗你选用的方法最好吗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全面评价自我,既要看到自我的长处,又要看到自我的不足。最终开展互评,既要会评价自我,还要会评价别人,发挥评价地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本事。
四、运用知识实践化
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所以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学习,在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中解决问题。如:教学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放手让学生去实践,经过自我涂一涂总结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当学生初步学会统计知识后,放手让他们去统计自我的身边的数量,如:春、夏、秋、冬的衣服各几件,春夏秋冬的裤子几条、鞋几双。小书架上的书,家中餐具、一月的水、电、气等。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回到到生活中去,学生同时在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新课程实验中,教师要带着新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贴合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