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异性免疫又称为获得性免疫或者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过后天的感染,感染以后可能是无症状的感染或者病愈,或者是人工的预防接种,比如使用菌苗,疫苗类毒素和免疫球蛋白等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力……下面,来看介绍!
什么是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具有特异性:机体的二次应答是针对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而不是针对其他初次进入机体的抗原;
2、有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对初次抗原刺激的信息可留下记忆,即淋巴细胞一部分成为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歼灭之,另一部分分化成为记忆细胞进入静止期,留待与再次与进入机体的相同抗原相遇时,会产生与其相应的抗体,避免第二次得相同的病。
3、有正反应和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产生特异性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以发挥免疫功能的称为正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对再次抗原刺激不再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这是特异性的一种低反应性或无反应性,称为负反应,又称免疫耐受性;
4、有多种细胞参与:针对抗原刺激的应答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但在完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一些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的参与;
5、有个体的特征: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出生后,经抗原的反复刺激而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保护个体的功能,这种功能有质和量的差别,不同于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1、来源不同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免疫能力,包括皮肤黏膜的阻挡作用,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及某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它是遗传而来、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指当病原体或者病原体的某种特征物(抗原)侵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专门抵抗该病原体的物质(抗体)来消灭、排除这种病原体的一种免疫,是出生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免疫,而且免疫能力因人而异。
2、范围不同
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范围广,机体对体内外异物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范围狭窄,机体只能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起作用。
3、特点不同
非特异性免疫讲究的是非专一性,即它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讲究的是专一性,即机体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他的病原体无效。
4、作用不同
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弱,作用时间短。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强,时间长。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了人体总的防御功能。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它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且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它们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开。
特异性免疫过程
1、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2、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
3、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的阶段。
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
①调节性T细胞对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功能的调节;②“阻断抗体”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IgG可以竞争性地阻断变应原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的结合,从而避免肥大细胞的激活和炎性介质的释放;③对IgE的调节;④、对效应细胞和炎症应答的抑制;⑤修饰树突状细胞(DC)诱导免疫耐受;⑥诱导外周耐受,即IL-10诱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失能可以形成外周耐受;⑦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细胞)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