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疾病的自我治疗方法有哪些
学会放松。比方说,你可以躺卧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或柔软的被子上,幻想自己置身于风和日丽的沙滩或其他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让思绪宁静下来。这样能够很好地放松紧张的情绪,避免心理疾病的出现。
保持心态平和:专家表示,治疗抑郁症要从心态上做好调整,快乐的心态能使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最佳状态,促进体内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酰胆碱,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提高机体的控病能力。
不要自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你没有能力创造或选择它。因此,不要自责“我为什么得了这种该死的病”,而应明白自己急需帮助,积极踏上寻求康复的治疗之路,这些抑郁症的注意事项较为常见。
坚持体育锻炼。通过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加大脑供氧量,从而改善人的精神状况,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减少心理抑郁,甚至避免抑郁症的发生。
二、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中年人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青年人在事业家庭上备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
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宣泄和疏导。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都只能暂时缓解心理矛盾,而适度的宣泄具有治本的作用,当然这种宣泄应当是良性的,以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为原则,否则会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不快。
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批评,势必会滋长骄傲自满的毛病,固执、傲慢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发展的表现,过于苛刻的批评和伤害自尊的指责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遇到这种“心理病毒”时,就应提高警惕,增强心理免疫能力。
三、预防心理疾病最好从胎教开始
“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不能只靠‘倾偈’(粤语,意为‘谈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韩自力教授强调,心理咨询有局限性,心理咨询师只能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对进展中的精神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有效,但对更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则无能为力。以抑郁症为例,如果轻度患者心理咨询2周病情仍无改善,或者是中重度患者、流露出自杀念头的患者,必须尽快去看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接受规范的药物等治疗方式。
“预防心理疾病,最好从‘胎教’抓起。”从医三十多年的张晋碚感慨,同样遭遇压力和挫折,有些人一笑了之,有些人却因抗压能力差而心理崩溃。在康复患者中,有些人病情控制得很好,有些人却经常复发。张晋碚认为,精神疾病的发生,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后天的成长环境、家人和社会系统的支持程度,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毫不夸张地说,有相当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在童年甚至胎儿时期就已埋下“病根”。
四、异常的心理现象有哪些
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即可消除。
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和儿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成现实。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