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寒节气如何养生
大寒养生原则有哪些?
1.腿脚保暖是大寒养生的关键
在北方,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光,在南方,虽然最冷的小寒过去了,但大寒气温依然很低,稍不注意就可能生病。因此,预防寒冷侵袭至关重要,尤其是膝盖和双脚。
现在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美丽,大冬天也经常穿短裙在寒风中穿行,这样虽然美了,但膝盖非常容易受到寒气侵袭。专家表示,膝关节本身是腔隙关节,直接对着风吹,寒气很容易进去。因此,天气冷时不仅要穿厚实点,还应该戴上护膝进行额外的防护。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因此脚部保暖也很重要。专家建议,入睡前以热水泡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质量,对保健养生都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深夜还在上网或伏案工作的人,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缓解疲劳,预防寒冷的效果更明显。
2.进补多食粥
中医认为,最寒冷的季节是阴邪最盛之时,此时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粘硬生冷,要多摄取一些温热食物,以此抗寒、保养阳气。饮食上应首选温补类食物,比如鸡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选一些平补类的食物,比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
冬季喝粥对身体也是很有好处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祛病养生。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八宝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3.进补食物要逐渐减少
大寒进补的食物量应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
由于寒冬腊月,人体的消化机能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因此人们饮食方面,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对耐寒有一定帮助,动物内脏瘦肉鸡蛋鱼等含有大量氨基酸,有利于人们的御寒冬季。
同时要确保维生素尤其维生素C的供给,较为适宜的食物有萝卜、土豆、菠菜等及各类水果。补钙也可避免心血管和肌肉受损。多吃一些坚果类食品,对于人们御寒有好处。
冬季气候干燥,人们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些水才有利健康。
4.大寒养生要锻炼运动要适宜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季运动锻炼对养生有重要意义。因此冬季可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打太极拳等,既运动了肢体,也加强了气血循环,全身四肢才能温暖。
专家表示,在“大寒”节气里,气候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冬天的早晨气温过低,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所以如果要运动的话,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
二、大寒起居进补应酬有讲究
一、大寒饮食:固护脾肾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能饮酒的人也可以结合药酒进补,常见的有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
二、大寒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大寒时节,除了防寒之外,还须防风。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因此,入睡前以热水洗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若衣着过于单薄,易感受寒邪;反之,衣着过于厚重,则腠理开泄,亦易导致寒邪入侵。在大寒时节衣着要随着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还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寒冷天气,有些人因怕冷而紧闭门窗,还有的人喜欢蒙头入睡,这些不好的习惯会使室内的空气不能及时流通而产生浊气,影响健康。
三、大寒运动:锻炼调神
在冬季我们必须经常保持脚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要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及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暖和轻便、舒适、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冬季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哦。
四、大寒怡情:心情舒畅
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三、大寒节气要特别注意预防“五寒”
大寒节气如何养生 要特别注意预防“五寒”
1、防鼻寒:
晨起冷水搓鼻。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2、防肺寒:
喝热粥散寒。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专家指出,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3、防颈寒:
戴围巾穿立领装。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专家介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4、防腰寒:
双手搓腰暖肾阳。专家介绍,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5、防脚寒:
常做足浴。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专家介绍,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
四、气郁体质大寒节气养生
一、气郁体质冬至饮食小贴士
(一)宜:鲫鱼、荞麦、黑豆,蘑菇,萝卜、羊肉、鸡肉,荔枝肉、腰果
"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此时阳气归内,腹中热,食物入胃易消化,是冬季进补最合适的时机。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气郁质进补莫要为难人体的气血,可以吃一些理气解郁、活血养阴的食物,如鲫鱼、荞麦、黑豆,蘑菇,萝卜等;此时天气寒冷,还可吃些温性或热性食物,如羊肉、鸡肉,荔枝肉、腰果等。其中羊肉萝卜汤是气郁质的进补佳品,温肾、通气。另外,适当增加些苦味食物,如猪肝、莴笋、芹菜、桔梗、枸杞、杏仁等,以养心助肺。
在没有冬季的华南地区,人只有生发没有养藏,此时一定要多煲汤,以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可用牛肉、鸡肉、豆类、蔬菜、黑木耳、银耳、山药、百合等平补。
(二)少吃:大热之药、干硬的肉、半生不熟的肉、肥腻、过咸、过甜之品
《千金月令》曰:“是月可服补药,不可饵大热之药(肉桂、附子),宜早食,宜进宿熟之肉。”寒冷的冬至节气需要养藏,而太热的药使人体阳气外发失去蜇藏;晚餐不宜超过20点,早食符合冬季养阴收藏之道;吃肉宜久炖熟烂,不宜半生不熟或干硬。还有,太咸或太甜、肥腻食品最好少吃,对气血运行不利。(三)忌吃:龟肉、鳖肉、虾、蚌、生菜、生韭、烧烤、腰子、芋头
《纂要》曰:“是月勿食龟鳖肉,令人水病。勿食生菜,发宿疾。勿食生韭,多涕唾。勿食虾蚌带甲之物,勿食獐肉,动气。勿食火焙食物(烧烤)。”《金匮要略》曰:“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本草》惟十二月(小寒、大寒节气)可食芋头,他月食之发病。
二、气郁体质冬至运动小贴士:下蹲运动,锻炼经络
气血贵在流通,气郁质应坚持做一些有益于气血运动的户外运动,如跑步、快走、跳舞等。但冬至节气愈加寒冷了,北方常有风雪降温天气,如不方便户外运动,可在家做下蹲运动,即一种以两条腿为主的一蹲一起运动。这可以带动全身经络活跃起来,实现全身的全面经络锻炼,也被称为各项运动中的超级运动,每天蹲起60次,分三组完成,每组20次。
三、气郁体质冬至起居小贴士:保暖祛寒,节欲保精
寒为冬令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而人体的气血津液的运行全靠去阳气的推动,所以保暖防寒才能保证气血津液的顺畅。平时衣着最好不要上身捂得严严实实,下身只穿短裙或单薄的裤子,以免留下病根;有空常去泡泡温泉或做SPA,可活血祛寒,舒缓身心。《养性延命录》:“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在这“冬至一阳生”的时候,不可纵欲,以保肾精。《千金翼方》中有“冬至后庚辛日( 12月26日,27日)不可交合,大凶”一说,以资借鉴。
长江中下游地区,比大雪节气更湿冷,睡前最好用热水袋或电褥子烘热被窝,有祛寒阻湿的作用。但睡觉时不能用电热毯,以防醒来出现口干舌燥、喉咙发痒等上火症状。也可搓揉手脚、后腰,生热暖身。
四、气郁体质冬至情绪小贴士:心安寡欲,劳而勿过
《皇帝内经》曰:“志闲而少语,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冬季最好心安寡欲,劳而勿过,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积劳成疾;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寻找事业的精神支柱。
五、气郁体质冬至茶饮小贴士
补气养阴茶:玫瑰花3朵,西洋参2克,枸杞子5粒,置于杯中用沸水冲泡闷盖10分钟即可。有疏肝解郁、补气养阴、行气活血的作用,气郁质冬季可常饮。
五、大寒节气保健五大方法
大寒节气保健五大方法
1.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3.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4.运动: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5.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