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明义中学校本教研总结

2024-06-26 来源:意榕旅游网

明义中学校本教研总结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学校的生存质量。以校为本,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校本教研就成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形式。

几年来,我校坚持“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教研形式,立足本校实际,以促进本校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课例研讨”为主要形式,开创了一条适合本校情况的校本教研之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从实际出发,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

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业务能力相对较低,如何尽快转变这种被动局面,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共同的课题或者普遍性的困惑,面对同样的课题或困惑,单凭某一个人很难解决,怎么办那就要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课例研讨”这种校本教研形式也就应运而生了。首先是由校长和各中层领导深入到各教研组,与同组教师共同选题、备课、制作课件、上课、评课、撰写教学反思,在评课与反思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修改课件、上课、撰写教学反思,同科同组教师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教师的整体水平也逐步提高。本学期,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转变:校长和各中层领导不再是单纯的参与教研组活动,而是直接兼任教研组长,根据教学需

要,随时拟定“课例研讨”内容,然后同科教师共同备课、上课、撰写教学反思。这样,我校的“课例研讨”不再是限定于某时间段内完成的“任务”,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因而,在我校的整个学期无时不洋溢着教学研究的浓厚气息。领导的直接参与,不仅拉近了领导与教师的距离,也为领导直接掌握教学进度、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奠定了基础,从而在本校形成了从领导到教师人人搞研究、个个都创新的良性循环。

二、课例研讨的具体做法

1、面对同组教师,采取“多人同课循环”模式。即在前一位教师做课和评议的基础上,由其他教师再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如果说基于问题而展开的个案型的课例研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么,基于教师而展开的课例研讨就更适合于我们这类乡镇中学。

面对我校亟待提高的教师队伍,选择同样的课题,让不同的老师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设计,共同进行课件的制作和整理,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同科教师分别用同样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同一节课,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说长论短,研讨切磋。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又能清楚自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弊端,以便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不仅如此,“多人同课循环”模式更为同科教师提供了相当广阔的实践平台,呈现了极为多元的教学思路和极其丰富的课堂情景,十分

有利于彼此眼界的开阔,智慧的点燃,无疑是一种十分省力而又高效的共同提升的路径。

2.针对特定的教师,采用“一人同课多轮”模式。所谓“一人同课多轮”,就是指一个教师面对同样的课题进行多轮的教学实践,后一轮是在前一轮的集体评课和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再修改、吸收、完善从而得以升华。在如此精雕细琢、层递累进的研讨、评议、反思中,授课教师就可以在课程观念、教学思想、教材处理及教学艺术等方面逐步地得到提高,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

校本教研的核心是实现教师整体的专业成长。然而,整体是个体之和,我们绝不能忽视对教师个体的培养。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不管是对于专业素质相对薄弱的教师,还是对于专业素质相对较高的教师,或者是对于广大的普通教师,开展“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个体的综合素质、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从而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3、在整个课例研讨过程中,我们还注重收集和保存每位教师做课中的各种资料。要求每一位做课教师简要写出本组教师对自己的评课记录和课后反思,连同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等归结到一起制作成word文档,保存到学校专项信息库中,作为永久性资料,从而更好地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同时使教师个人在总结反思中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课例研讨中需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课例研讨的精髓在于集思

广益,是发挥教师群体特别是同科教师的集体智慧去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或完成不好的任务。离开了团队合作,课例研讨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每位参与教师在整个课例研讨过程中,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听课、评课,都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坦诚的讲出自己对本课的认识和看法,以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

2、要注意收集整理课例研讨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无论是“多人同课循环”模式,还是“一人同课多轮”模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听课评课记录和教学反思都是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把这些收集起来,实际上是促进教师在逐步上好这一节课的基础上,从中发现规律性的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要注意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多媒体的使用无疑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但是在我校实施课例研讨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往往被课件牵着走,课件的应用不是辅助教学而成了上课的一种负担;有些教师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也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依然陈旧,课件与普通的挂图没什么两样;还有的教师干脆就把多媒体代替了板书,自己更省事了,把自读课上成了导读课,没有真正体现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所以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技巧层面,更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在多媒体的使用上,还有待于对教师进一步进

行培训和引导。

四、几点感悟和理解

课例研讨作为我校的一种新的校本教研形式,有着其积极的意义和促进作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必然派生出一些不尽人意的偏差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不足之处。以后我们还将指导教师着力注意和理解以下问题:

1、对课例研讨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课例研讨是以课为例,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便更好的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而不是单纯体现某个教学任务的内容;

2、课例研讨不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度的工作内容,要和常规教研工作紧密结合,形成制度化;

3、课例研讨不是由学校或上级领导指定的工作任务,而是需要老师针对教学实际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

4、校本教研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既要做好工作,也要考虑尽量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努力使教师高效、愉快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