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是怎样炼成的》
第三章:成功创业的商业法则
商业方法:花样翻新我争“鲜”
最经典的商业手法:快半拍
俗话说,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做生意的人,没有两个是招式完全一样的,否则谁也活不好,谁也甭想活新鲜。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即使是两个只卖点酱油、盐、香烟、糖果的杂货小铺,表面看上去似乎一模一样,都是做点小生意,赚点小钱,但实际在经营方法、经营思路上也会有所区别,更别谈经营者的心气儿,可能一个只是想混个温饱,小富即安,另一个却整天在想着做李嘉诚、郭鹤年呢。英雄不问出身,为什么小人物就不可以有梦想呢?就算是华人第一富李嘉诚,不也是扎塑料花出身的吗?
我们曾仔细研究过那些中国有名的富翁,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富豪。他们现在是富豪,当年绝大多数可也是穷人。我们研究这些人创业之初所采取的商业手法,再与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大量创业者所经常采取的方式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其中很多人在创业时所取采商业方法上殊途同归,异曲而同工。虽然他们创业的时间,中间可能隔了有10年、20年,一些创业者甚至可以祖孙相称,但他们在创业时所采取的商业手法上,却惊人地相似。这证明,有些商业运作手段、生意方法是不会过时的,不会随着时代而变迁,具有隽永的魅力。
|
我们从中提炼出这些方法,比如“快半拍”,依靠的是先人一步的嗅觉和慧眼。我们可以拿“中国亿万富豪俱乐部”成员之一的杨斌来做一个代表。杨斌后来犯了错误,或曰犯了罪,被法院判了刑,那是后来的事,我们在这里只是一码归一码,就事论事,就创业论创业,就生意论生意。杨斌的罪或错误,并不能掩盖他当年创业时所展露出的惊人商业智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似乎有必要“更新”我们的思维,这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杨斌,现年41岁,前香港上市公司欧亚农业董事长,祖藉湖南,后入藉荷兰,5岁即成孤儿,靠吃百家饭长大。据杨自述“18岁以前什么苦都吃过。”杨当过兵,1987年赴荷兰留学,27岁开始拥有自己的公司。杨的发迹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东欧巨变,其第一桶金掘自20世纪90年代初与东欧国家,如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等进行的跨国贸易。借东欧剧变时机,杨向波兰、俄罗斯等国家转售中国计划定价、价格偏低的棉线产品,后发展到成衣等纺织品,毛利润大都在5倍以上,两三年内杨就积累了大约2000万美元的财富。1992年至1995年期间,杨改向国内转售荷兰鲜花,同时向国内花商推销进口荷兰温室和冷库设备。国内花卉业刚起步时连温室水泥桩都要进口,杨由此又积累了大约4亿人民币的财富。相比之下,如果排除在香港上市,杨的欧亚农业给杨产生的效益极为有限,后来杨犯“错误”,被判刑,也是栽在这上面,可以说得不偿失。
与杨斌一样,依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进行跨国贸易或者边境贸易完成原始积累的中国巨富不在少数,杨只是其中特别突出的一位。据我们研究,从较为先进地区向较为落后地区进行贸易或产业转移,创富机会极多,赚大钱可能性极大。但两地差距不可过大,以领先半步为宜,我们称之为“快半拍”贸易法或投资法。此方法不仅于国与国之间有效,在同一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往往有效。当年公安大学毕业的上海交警吴江涛离职后,以2000美元闯荡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对非洲国家有误解,非洲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比如津巴布韦的城市地带,远非人们所想象的那么落后,在商业上大有可为。吴根据自己的发现,将中国商品贩运至津巴布韦,将津巴布韦的石雕等艺术品贩运回国内,做双向贸易,时为1992年。后吴移居津巴布韦,数年间即成为津巴布韦最成功之商人,连津巴布韦总统专机上食品皆由其供应。吴的说法:“在津巴布韦中国人发财很容易。”不但津巴布韦如此,可能在整个非洲都是如此。须注意的是,在此类投资、贸易中应严禁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免重蹈中国货在东欧国家之覆辙。“快半拍”的另一重意思,就是你的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被赶上和取代,这提醒创业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否则,你的领先优势很容易就被打破,你可能轻而易举就被别人踢出市场。
商业方法:花样翻新我争“鲜”
最经典的商业手法:做傍家
要说明什么是“做傍家”,我们可以拿前不久刚上市的新奥燃气的王玉锁来做个说明。不仅新奥燃气的王玉锁,华桑燃气的沈家桑、UT斯达康的吴鹰、亚信的丁健、田溯宁等都是靠这一招创业起家的。“傍家”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词,“做傍家”自然也就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生财方式,所谓的做傍家,就是向垄断行业靠拢,做垄断行业的傍家。垄断饭最好吃,垄断行业的钱最好赚,这是众所周知的真理。如果能吃上垄断饭,哪怕只是分享一点残羹冷饭,也胜过外面的鲍鱼燕窝。“中国亿万富豪俱乐部”成员王玉锁和沈家桑所“傍”皆为天然气行业,另两位“中国亿万富豪俱乐部”成员吴鹰、丁健所“傍”则为电信行业。在中国,天然气和电信是由政府高度垄断的两大行业。想做这两大垄断行业的傍家,没有一点点真本事是不行的。吴鹰的小灵通,一边遭到电信管理部门的查禁,一边在众多地方电信部门的配合下急速发展。从UT斯达康经常传出与电信管理部门相左的信息,最后又往往证明其信息正确,虽然看起来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但在中国,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只要你是中国人,就不应对此感到奇怪。
我们还是具体来看看王玉锁是怎样做的吧,看看这个人是怎么“发家致富”的。王玉锁出生于河北霸州,据说3次高考落榜,从此放弃高考,开始做些小生意。王卖过葵花子,卖过啤酒,还卖过女式泡泡纱背心。王还做过一家塑料厂的业务员,但都没有赚到什么钱。1986年春节,生意失败的王拿着100块钱,准备去租车跑运输,没想到了地头人家又不许租车了。王在茫然之际,忽然想到倒腾燃气能赚钱,于是半途改道来到任丘。具体的经过据说是这样的:王到任丘后先住下来,下午去街上闲转,看到有个蔬菜公司卖钢瓶,就问一个姓樊的老大姐有没有气,并且约好了晚上见面。晚上,王买了一兜子刚下来的杏,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找姓樊的大姐去了。一敲门,门开了,王一看就愣住了,原来是他救过的一个人。那人说:玉锁,你怎么过来了,你怎么不打声招呼啊?王说,大哥,怎么是你们家?“大哥”说是呀。从此问题解决了。王也从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哥”先让王捡了一套设备回去,然后由“大哥”负责给王联系气。
王就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将设备拉回到老家,往自家小卖铺一放,贴了个告示:就这个东西,谁买,你先交12罐气的钱,10块钱一罐,是120块。“我这个东西一套是120块。交240块钱,我记得很清楚。实际我这个气是一次交一次钱,这样我不就多一些资金了吗?另外,再加上利润呢,那时一套挣40多块钱。”做饭烧燃气,那时候即使对于许多北京人来说也是有门路的象征,何况是在河北廊房。王的告示贴出来,顾客立刻蜂拥而至,当时就登记了七八套;几天时间王卖出去40多套,净赚1000多元。这是王玉锁人生第一桶金。以后王在“大哥”的帮助下,常跑任丘,瞅准燃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中国有名的“燃气大王”和大富豪。
商业方法:花样翻新我争“鲜”
最经典的商业手法:赌
“赌”!创业者最常见手法之一。关于这一招式,风云人物史玉柱最精通。其实,只要是创业者,身上就多少都有些赌徒气质,但其中最大的一个赌棍是史玉柱。十几年来史一直是中国经济界的风云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的中国10大富豪榜上,史还是惟一一位靠知识发家的富豪。史的老家在安徽怀远。1984年史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因工作出色,1986年安徽统计局认为史人才难得,将其列入干部第三梯队送至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读研究生,毕业回来即是稳稳的处级干部。一般人皆认为史官运亨通,前程似锦,但到深圳后开阔了眼界,同时为深圳“遍地金钱”所打动的史玉柱,深大研究生毕业后所做的第一件事竟是辞职。为此遭到了领导、亲人的一致反对,但史义无反顾,很快带着其在读研究生时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返回深圳。重返深圳的史一贫如洗,只能借宿于深大学生宿舍,买不起电脑编写程序,便采用“瞒天过海”之手法冒充深大学生混入学生计算机实验室,被管理人员发现驱逐后,史又通过熟人来到配置有电脑的学校办公室,别人下班他上班,天天苦干到凌晨。1989年夏,史自认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作为产品已经成熟,便用手中仅有的4000元承包下天津大学深圳电脑部。该部虽名之为电脑部却没有一台电脑,仅有一张营业执照。当时深圳电脑价格最便宜一台也要8500元。为了向客户演示、宣传产品,史决定赌一把,以加价1000元的代价获得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赊得一台电脑。以此方式,如史在半月之内没有收入,不能付清电脑款项,不但赊购之电脑需要交回,1000元押金也将鸡飞蛋打。为了尽快打开软件销路,史想到了打广告。他再下赌注,以软件版权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先做广告后付款,推广预算共计17550元。1989年8月2日,史在《计算机世界》上打出半个版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广告刊出后,史天天跑邮局看汇款单,整个人几乎为之疯狂。直到第13天头上,史终于收到汇款单,不是一笔,而是同时来了数笔。史长出一口气。此后,汇款便如雪片一般飞来,至当年9月中旬,史的销售额就已突破10万元。史付清全部欠账,将余下的钱重新投向广告宣传,4个月后, 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的销售额突破100万元。这是史的第一桶金。此后,史再接再厉,又陆继开发出M-6402,一直到M-6405汉卡,获得巨大成功。但史也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连妻子亦与其离婚。史在成功开发M系列汉字处理系统以后,见房地产和保健品有利可图,又开始转移阵地做房地产和保健品,开发脑黄金,一直到“巨人事件”出现,史大厦将倾,又东山再起。史于1993年获珠海第二届科技重奖特等奖,珠海市政府奖励其奥迪轿车1辆,三室一厅103平方米住房一套,奖金63万元,引起全国轰动。史从打广告中尝到甜头,以后以高密度广告轰炸为主要特点的“史氏营销学”,
分析史玉柱的创业经历,给人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他的广告轰炸,而是他的赌性。在史玉柱的创业经历中,赌性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张思民、吴志剑等人的身上,我们也都能看到一样的赌性。我们发现,“赌性”较强几乎是所有有所成就的创业者的一个共性
商业方法:花样翻新我争“鲜”
最经典的商业手法:巧拼缝
在拼缝的过程中,袁也一直留意着适合自己的项目。他很快相中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现在的名字叫做“小黑麦”,其实是一个基因工程,能够将种子基因进行排序。袁认为此技术远远高过于现在热门的克隆技术。袁相中“小黑麦”技术后,决心将之实现产业化。“产业化这个是文明的称呼,其实,当时就是租地卖种子,就是去当农民。”“小黑麦”成为袁的建昊公司所做第一个实业项目。半年后,“小黑麦”成熟,麦种很快占领全国市场,当年获利200多万元,成为袁的第一桶金。以后袁将这第一桶金善加使用,通过收购和买卖企业,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拼缝,迅速将事业做大。袁32岁时获得世界传媒集团举办的“世界创业者大奖”,为我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袁的工作经历和创业经历,使其精于资本运作。袁31岁时就当上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最高时袁个人身家据悉高达37亿元人民币。从中可以看出,袁确有惊人的商业智慧,一个人生具如此智慧,后来却不务正业,走上了邪道,令人殊为可惜!袁的创业手法在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可供所有创业者借鉴、参考。拼缝不仅可应用于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样可应用于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甚至资本交流。张树新败走瀛海威后,带领自己的一支新团队,游走于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专做资本拼缝。张自承,数月之内,团队的每位成员就又都重新完成了一次资本原始积累。拼缝之大有可为,由此可见一斑。当然,张的个人能力众所周知,寻常人难以望其项背。张能做的事未必其他人都能够做。资本拼缝极其复杂。就算是张本人,亦觉得做资本拼缝太累人,在通过做资本拼缝赚到足够的本钱后,也开始谋求脱离拼缝生涯,专力于IT业投资。对于一般人来说,资本拼缝更困难。但资本拼缝做不了,其他的拼缝还是可以尝试的。做拼缝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条件是掌握信息。
商业方法:花样翻新我争“鲜”
最经典的商业手法:头啖汤
广东人喜欢喝老火靓汤,生意场上却讲究喝头啖汤。所谓头啖汤,就是第一拨儿出锅的汤。头啖汤好喝,鲜,最重要的是,喝头啖汤得起早,不能起早的人没法儿跟你抢。喝头啖汤有讲究,不但产品的头啖汤好喝,技术的头啖汤、资源的头啖汤都一样好喝。原爱必得创始人、现北大天正总裁黄斌在中关村头一拨儿喝上攒机这碗汤,与他前后脚的还有联想的柳传志、达因集团的张璨,后两者现在发得都比黄斌大。柳传志是带着一拨儿人干,黄斌和张璨开始却都是单打独斗。从1993年6月,黄就在中关村颐宾楼与人合租了一个小门脸儿攒机,当时黄只有3000块钱的本儿。开始时因为不熟悉情况,第一笔20多万元的生意就做赔了。当时长春来了一个用户买机器,黄报了一个价,用户很惊异,觉得在中关村能找到这么好的价格,而且服务也不错。谁知是黄把价儿报错了,等接单后,黄准备大干一场时,才发现自己是以低于成本价来报价的,算下来这单生意要亏1万多元。黄当时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告诉客户算错价格,要求加钱;要么找个借口,推掉这笔生意。在仔细权衡之后,黄以做生意一定要讲信誉说服自己,咬着牙把这笔单子做下来。谁知这一来倒成全了他。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长春客户没想到在中关村还能找到那么便宜的机器,而且质量、服务都不错。大概1个月后,这位东北老哥就又给黄下了个100台的单子。那时中关村电脑配件的行情也像现在这样变化多端,配件价格降下来后,黄把这100台的单子做完,平白赚了10几万。从1993年6月到1993年年底,短短半年时间,黄靠攒电脑就挣到了50万元。黄将这50万视为自己淘得的第一桶金。“中国亿万富豪俱乐部”女会员张璨也是这样。黄是攒电脑,张则是整台倒电脑。后来黄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成立爱必得电脑公司做整机,但已经比张慢了一大步,所以,如今张已进入了富豪行列,黄则还只能算是一个富翁。1992年,北大“结业”的张与丈夫拉起达因公司,借了300万,南下广州倒电脑,2万块钱一台的电脑到北京可以卖2万3,一台电脑就可以净赚3000元,堪称暴利。张因此一上手就赚了上百万。在这个问题上,张比黄高明,但柳传志又比张高明。柳传志不但攒电脑、倒电脑,还用联想的牌子自己做电脑,所以,柳的事业做得又比张大得多。同样是一道头啖汤,黄、张、柳各自喝出了不同的境界,也喝出了不同的结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值得玩味。
|
除了产品头啖汤外,资源头啖汤、技术头啖汤,甚至概念头啖汤的味道都不错。近几年,卖概念的“人才”集中出现于IT界,虽然投资者亏得直嘬牙花子,但是这并不妨碍出卖概念者在富豪豪榜上拥有一席之地。头啖汤是永远可喝,永远好喝的,关键是你要有眼光,知道在哪里能够找得到头啖汤,而且知道怎样才能将这头啖汤喝到嘴里。否则的话,拿着个碗乱跑,只能让人把你当成个要饭的。
商业方法:花样翻新我争“鲜”
最经典的商业手法:摘仙桃
“摘仙桃”,胡志标用得最熟。现年36岁的胡志标系广东中山人。胡出生于中山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里,村里人迄今对胡最深刻的印象是能吃苦。胡因为家境贫寒,没有读过几年书,很早就出来“跑码头”。胡对家电有一种天生的爱好,从小就以组装半导体为乐。成年后,胡不知从哪儿弄到一本松下幸之助的自传,从此梦想着要当“中国的松下”。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胡在中山市东升镇上的一间小饭馆里,听到一个消息:有一种叫“数字压缩芯片”的技术正流入中国,用它生产出的播放机叫VCD,用来看盗版碟片比正流行的LD好过百倍。这个东西一定会卖疯。几句话触动了胡的心扉。经了解,胡得知之前不久已有一家名叫万燕的中国公司已正式在国内市场推出VCD产品。胡决心加以仿制。1995年7月20日,胡26岁生日那天,以80万元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做VCD播放机。公司的资本结构:胡同公司的另一位创业者陈天南各占45%股份,胡的家乡益隆村占10%。其时适逢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点》刚刚登上流行歌曲排行榜,爱唱卡拉OK的胡就此选定新公司名称和品牌叫“爱多”。当年10月,“真心实意,爱多VCD”的广告便在当地电视台播出,效率惊人。同样是在这个月,胡将千辛万苦从银行贷到的几百万元钱除留下一部分买原材料外,剩下的一股脑儿全部投进了中央电视台,买下体育新闻前的5秒标版,这是出现在中央台上的第一条VCD广告。通过广告轰炸,爱多迅速打开市场。6个月
随后胡开始了征服全国的旅程。第一批随胡出征的业务员千奇百怪,有卖咸鱼的,有卖雪糕的,有卖假肢的,有卖水泥的,还有刚刚卖完三株口服液的,惟独没有卖过家电的,但也正是这一奇怪组合,使胡可以百无禁忌,奇招迭出。1996年夏,胡即攻下上海市场,完成了第一轮全国推广运动。后来胡又找到成龙拍广告,成龙开价450万元,几乎是爱多当年全部利润,胡却很干脆地答应了。不久,成龙版广告拍竣播出:“爱多VCD,好功夫!”一句话使爱多一夜风行全国。胡再接再厉,1996年11月8日,胡揣着成龙的广告片和8000多万元经销商集资款,以8200万元夺得次年央视天气预报后的一个5秒标版,成为当年央视标王。1997年,爱多销售额从前一年的2亿元骤增至16亿元,奇兵突起,赫然耸立于中国电子50强排行榜。1997~1998年,是胡事业的高峰期。1997年年底,胡赴荷兰菲利浦公司总部考察,菲利浦以“私人飞机加红地毯”的最高规格予以接待。据称,只有对国家元首和公司最重要客户,菲得浦才可能予以如此隆重的接待。可见胡当时之荣耀。关于胡的第一桶金,没有确切的记载,但从以上情况看,胡的第一桶金至少在千万元以上。1999年,胡的事业已陷于没落,是年1月18日,胡与爱多公司副总裁、原胡的助手林莹举行婚礼,当时媒体有这样的记载:9辆白色的奔驰花车开路,中间一辆劳斯莱斯古董车,坐着新郎新娘;又是9辆白色的奔驰花车尾随其后,如果你再仔细一些,会发现这些清一色的白色奔驰的车牌号码竟然都是连号的!出租车司机们兴奋地在车中用对讲机互相通知:“快来孙文路!快来孙文路!爱多老板胡志标结婚啦!”胡当年的豪富气派,于此可见一斑。胡后来遭警方逮捕,并被判重刑20年,罪由是诈骗。关于胡后来败走麦城,有几个说法,一说是竞争央视标王投入过大,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为挽危局,铤而走险,以致触犯法律,胡对此予以否认;一说是由于胡用错了人,胡曾任用一批“策划高手”,一夕之间替换公司创业元老,占据所有公司高层。这些策划高手能说不能干,坑害了胡。还有一说,爱多的没落,是由于胡在公司做大以后,与原创业拍档不能很好地解决权力、利益分配,矛盾激化。原创业拍档陈天南与胡一拍两散,陈负气出走,使企业元气大伤。
不过,这都是后话。胡的创业经历有许多值得人们回味的地方。想当年,万燕造出全中国第一台VCD播放机,却没能有抓住机会将企业做强做大。胡以仿制方法,反而赚到了大钱。后来又有许多人反过来效法胡,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不过,这种创业方法因为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未来的路一定会越走越窄。中国企业目前在DVD播放机上遇到的麻烦,以及日本摩托车界前不久特别组团,集体到中国来讨说法,都是很明显的信号。中国的富豪中,不少当年都是采用胡志标的类似方法完成原始积累的,这一点在广东珠三角以及江浙一带表现得尤为明显。榜样的力量无穷,这些地方的众多人士至今尚乐此不疲,但我们认为此法应该慎用
商业方法:花样翻新我争“鲜”
最经典的商业手法:蒸桑拿
所谓蒸桑拿,就是从社会热点中淘金。李书福、左宗申都是靠摩托车热发的财。当年北京风行呼拉圈,也成全了一大拨儿人的致富梦,甚至来自河南新乡的“红焖羊肉”都让不少人发了财。现在全民英语热,不少人又开始琢磨着从中谋财。孙震是其中走得比较远,也是做得比较出色的一个。孙原是北京电视台的编导,1999年,北京电视台搞制播分离,孙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出资5万元和另几名投资人合伙成立北京东方友人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不久策划出《洋话连篇》,一中一外两个人,以室外情景喜剧的方式,教授中国人最实用的现代英语口语。别看如今《洋话连篇》风光无限,风行大江南北,甚至成了盗版的重点照顾对象,可当初并不是这样。与孙合伙的几个人做了几个月就“撤伙”了,因为做了几个月还没见到收入,他们觉得这个事儿没戏。谁知他们刚一“撤伙”,以出品教育软件著名的洪恩软件公司就找到孙震,提出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社会热点在不断地涌现。对于有心者来说,每一次热点的出现,都是一次极好的创业机会。蒸桑拿是很舒服的,但是需要有较好的体力。体力不好的人,很容易在蒸的过程中晕过去,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商业方法:花样翻新我争“鲜”
最经典的商业手法:借东风
借东风的含义有好几种,一种是方兴东式的,一种是尹明善式的。方兴东1966年出生于浙江农村,清华大学博士。1999年3月,方趁世界首富微软比尔·盖茨在中国推销“维纳斯计划”,在《南方周未》发表《“维纳斯计划”福兮福兮》,同年5月,方与王俊秀合作出版《起来—— 挑战微软霸权》。方以斗士面目出现,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公然唱对台戏,虽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仍旧搞不清楚什么叫“维纳斯计划”,但因为微软和比尔·盖茨的原因,并不妨碍当时方一夜暴得大名。1999年9月,方趁热打铁,与人合伙成立互联网实验室,资本金10万元。两个月之后,两位风险投资商慕名而至,投资200万元,占公司股份5%。以此计算,方等人的10万元投资,两个月即升值接近400倍,创造惊人神话。不过,方后来做企业业绩似乎并不理想。方迄今的名声大半皆来自于炒作,而非来自于对实业的有效操作。
同样,1992年,尹明善不顾家人反对,以55岁“高龄”开始创业。尹一上来便将创业核心指向了摩托车发动机。在此之前,尹对摩托车一无所知。当时重庆摩托车有“嘉陵”和“建设”两大品牌。尹决心“背靠大树”。经一番琢磨,尹指示手下将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过来,自己装配成发动机再卖出去,成本仅1400元,而卖价高达1998元。因为零部件系出名门,产品质量有保证,给尹免去许多麻烦。尹虽是此道生手,却借助建设集团的名牌零配件,迅速将销路打开。为防建设集团察觉掐脖子,“诡计多端”的尹还指示手下化整为零,今天买1号到10号的零件,明天买11号到20号的零件,同时指示手下仔细研究哪些配件是通用,容易买到的,哪些零件是非建设集团不可的,然后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替代品。4个月后,等建设集团一夜醒悟,下令一个零件也不许卖给尹时,尹的替代品已经开发出来。尹从摩托车行业掘的第一桶金便达百万以上。尹也是“中国亿万富豪俱乐部”成员。
以尹这种手法进行创业起步的中国富豪不在少数,此手法后来颇遭人非议。有人认为这是国有资产流失,也有人认为这是不正当竞争。有意思的是,一些被“损害”的企业后来察觉其中价值,反过来搞贴牌生产,创造出双赢局面,也有一些企业因为贴牌而将自己贴进了阴沟里,如北京的双合盛五星啤酒。
还有一种形式的借东风,即为大企业搞配套生产,或者像思科那样,为互联网站提供设备,为某种形式的社会或技术热潮提供外围服务,借此发财,俗称卖水。给大企业搞配套生产这种形式在珠三角以及长江三角洲等外资企业集中的地方非常常见。此形式风险小而见效快,收入稳定有保障,对实力不济,正处起步阶段的创业者来说,具有非常价值。
商业方法:花样翻新我争“鲜”
最经典的商业手法:空手套白狼
有些人一听空手套白狼就皱眉头,不知就算空手套白狼也有境界高下之分。像时迁那样类似打闷棍的空手套白狼我们当然不提倡,但有些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有条件的创业者却是不能不学的。
如今一提汇源是鼎鼎大名,尽人皆知,但提到朱新礼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这是因为朱一贯行事低调,很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朱原是山东省沂源县一名国家干部,官至县外经委主任。1992年朱辞职下海,买下当地一家亏损超过千万元的罐头厂。所谓买下,其实打得只是一张远期期票,当时朱并没有钱。朱以答应用项目救活罐头工厂,养活原厂数百号工人,外加承担原厂450万元债务等条件,将罐头厂拿到手后,当时手头缺钱的朱想到的办法是搞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种常用做法,在朱新礼那会儿国内却鲜为人知。朱通过引进外国的设备,以产品作抵押在国内生产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将产品返销外方,以部分或全部收入分期或一次抵还合作项目的款项,一口气签下800多万美元的单子。朱当时答应对方分5年返销产品,部分付款还清设备款。1993年初,在20多个德国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朱的工厂开始生产产品。也许是该朱鸿运当头,正在这时,朱听说德国将连续举办两次国际性食品博览会。朱立即购买机票,单刀赴会(朱没有带翻译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他买不起2张机票),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朱先后在德国摩尼黑和瑞士洛桑签下第一批业务:3000吨苹果汁,合约额500多万美元。朱由此掘得第一桶金。此后朱一帆风顺。1994年,朱将总部从山东迁至北京。如今,汇源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果汁生产厂家。朱的身家,据估计超过9亿元。
微利时代行之有效的商业方法一
有些商业方法可以贯穿今古,一直管用,所以迄今尚有人在研究陶朱公的致富之术。但社会如流水,不停变动,一些商业方法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有用的,不见得今天有用;今天有用的,不见得明天还有用。另一方面,即使过去有些方法今天仍然管用,行之有效,也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加以演进或改良。自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历20年,我们已由计划经济进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时代”,绝大部分商品,尤其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那部分商品,可以说已经极大丰富。什么叫“极大丰富”?有两个含义,对消费者来说,商品多了,可选择余地大了,商品便宜了;对生产者来说,竞争对手多了,市场小了,利润薄了,日子越来越难过。所以有经济学家提出“微利时代”的概念。我们前面所讲如杨斌、尹明善、朱新礼等等,他们创业都是在“短缺经济”时代。“短缺”当然不同于“充分竞争”。“短缺经济”时代,做商业的人们很容易获得暴利,并容易将追求暴利演变成一种商业思维趋势,“充分竞争”时代,大多数商人首先想的是能够不赔本,其次有若干微利可图可能便已心满意足。而对其中很多人来说,即便是微利亦可望而不可即。所以,研究微利时代的赢利之术,对今天的创业者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我们通过对大量创业者的走访,并通过对大量案例的研究,发现了在微利时代具有共通意义的获取较高利润的一些方法,在此公布出来,与读者共享。我们相信,我们的研究对各位有志创业的人们或正在商业道路上艰难前行的人们,一定将会有莫大的助益。
获利要领:竞争优势有两种基本形式:成本领先和标新立异。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拥有的两种竞争优势之一。成本对于标新立异战略尤为重要,因为标新立异的企业必须保持与其竞争者近似的成本。
获利关键:沃尔玛为什么能成为500强之首?人们找到的理由中有规模经营、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科技应用和价格策略等许许多多的原因。一味地用加法去加,类似“沃尔玛成功10法”、“沃尔玛制胜5诀”等等之类的“葵花宝典”,总会搅乱人们的视线,令人如坠雾里找不着北。而一段时间以来,将西方管理科学奉为“圣经”,已经使很多的企业及其经营者吃亏不少。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改用“减法”,在去伪存真中找到管理科学的精髓。例如,对沃尔玛,好像是高深莫测,显得高不可攀,但其实沃尔玛的全部文化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字——廉。要做到这个廉特别简单,说白了就是变换一种核算方式。
拆招解招:“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等同于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如果能够认识到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
一分钱优势,赢来做不完的订单:日本人喜欢发明小玩意儿。卡拉OK就是始于日本,然后才风靡全球的。打火机也是日本人发明的,并很快流行全世界。然而没过多久,由于广东生产打火机的价格优势,逼得日本人主动放弃一次性打火机的生产。从此,日本市场上的一次性打火机都是“中国广东制造”。
进入2000年时,湖南邵东人在一次性打火机方面已走过学习、模仿阶段,没多久又完成了超越的营运体系。接下来邵东打火机凭着5厘钱、1分钱的优势,在极短的两个月内,居然将广东打火机出口市场从老大位置掀落下来。换言之,仅60天的时间,邵东几乎全部占据了广东的打火机出口市场。
但是,压价并不是经营者的发展出路。邵东人在这个微利产业中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压价,而是换了一种计算方式。
事实上,由于激烈的价格竞争,邵东人在1998年也交过一次学费。为争得市场,老板们在与外商谈判时,各自为政,竞相压价,结果一度使邵东打火机企业全面亏损。后来他们才发现之所以“全军覆没”,完全是自己打倒了自己。这也难怪,这些民营企业老板的最高学历也就是高中毕业,又哪里知道谈判桌上的险恶!
不压价,竞争不过广东;一味地猛压价,又是死路一条。既要从价格上打败对手,又要让自己有钱可赚。在谈判桌上吃过苦头之后的邵东人学会了开始用脑子做生意,于是14家出口企业联盟,并选出一个“老大”,以资本为纽带,将原来分散的生产企业,组成松散型的企业集团。通俗讲,任何生产企业均可与外商谈价格,但定价必须“老大”说了算,这样就杜绝了竞相压价的恶性循环。从2001年7月开始,邵东人始终把利润控制在5厘、1分钱之间——这个利润,广东做不到。广东要赚钱,惟有再抬高1分钱的价格,可这样外商又不买账了。在这种前提下,外商不得不与邵东人打交道。
一个打火机的利润只有5厘、1分钱,真的能制造“暴利”吗?当然能!这就是聚少成多的简单道理。2000年,邵东打火机出口总数仅为6000万支。2002年,仅一家叫茂盛的小工厂的出口量就已高达9000万支,利润为90万元。14家出口企业中最大的出口量突破2亿支,利润200万元。
聪明地抠成本,低价≠微利:其实,从成本中可以挖出暴利,很多人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能够做到的人很少。什么是成本控制?仅仅是“降能节耗,减员增效”吗?如今,将成本控制简单地理解为“避免费用的发生或减少费用的支出”的观点普遍流行在许多企业之中。这些企业满足于降低消耗和裁减冗员,甚至尽力降低第一线工人的工资,认为成本已得到了控制。然而,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果一个企业已经将员工的数量削减到了底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该企业已经没有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间呢?如果一个企业依靠削减员工待遇实现了成本的下降,但却由此引发了员工的不满和人事上的动荡,那么,利与弊又该如何权衡呢?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上紧缩银根,导致在新产品的开发与产品的品质上停步不前,那么,企业岂不是成了“掰棒子的狗熊”,握住了成本却又丢掉了另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吗?因此,有专家指出,这种“以成本论成本”的成本控制观已经落伍,企业需要重新去定义成本控制的概念。
在人人饥肠辘辘的午餐时分,几个粉领族有说有笑,走进广州天河区一家门庭若市的意大利料理店。如果你跟着走进店门,你可能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菜单上清清楚楚写着:“米兰风味饭8元”、“地中海式海鲜焖奶油饭15元”,翻遍菜单,你很难找到超过20元的东西。聪明人应该已经开始怀疑,这家店的东西不是量很少,就是很难吃。但是在这家吃过饭的顾客都竖起大姆指,因为它有平民化的价格,产品却有不输专业意式餐厅的绝佳风味。
既然品质不输专业店,价位又便宜这么多(多达3到5成),顾客盈门自然不在话下,但老板真的赚钱吗?这家店老板的经营秘诀,说穿了就是“在维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这归功于创办人曹敬辉所导入的一套“把服务业的经营,融入制造业思维”的成本管理模式。
曹敬辉毕业于理工大学理工学系,在创办意式餐厅之前,曾经顶别人的茶楼来经营,但眼见收入每况愈下,决定转型。他查询资料,发现蕃茄、天然干酪以及意大利面条等材料的消费额比前年增长一倍。这些都是意大利料理中常用的材料,原本就对吃的东西很有兴趣的曹敬辉决定投入意式料理的经营,而且要让人人都能在不用顾虑荷包多寡的状况下轻松享用。
由于曹敬辉的理工专业背景,他一向很习惯于用数字分析经营,把效率带到自己的餐厅。例如,透过制造业的“工作分析”方式,曹敬辉把店内要忙的事分解成200种,写成一本“指示手册”,员工只要按手册操作即可,手册中包括了每道菜的调理成本分析、过去难以衡估的材料耗损信息的掌握,而通过对历史资料分析,曹敬辉也会故意把顾客容易“同时搭配着点”的几道菜设计在菜单的同一页,以提高每位顾客的消费额。在人力配置方面,他会特别注意地方上组织的活动,或是特殊节日,以安排最适合的店员或打工人数,把浪费减到最低。效率高固然好,但“厨艺”的部分该如何解决?曹敬辉把意式料理的方程式设定为:90%看材料、5%看材料管理、5%看厨艺,以对材料的重视弥补制作过程在“分解”与“效率化”后造成的减分。例如生菜沙拉有7种,但蕃茄、小黄瓜等材料的切法、装盘方式都设计得一模一样,通过最上面所放的虾等材料来变化。意大利面的肉酱,则设计为也可以用在饭或意式烩饭上。店内也不设套餐,完全让顾客就种类繁多的菜色依心情搭配自己喜欢的组合,享受个中乐趣。
制造业的做法固然较为枯燥,但被曹敬辉以新角度适度活用后,其成本降至了同业的3成,他又怎么可能不品尝到暴利大餐呢?
微利时代行之有效的商业方法二
获利要领:很多企业越是存在于微利中,就越会过于讨好现有客户,不敢尝试新产品、新做法,结果反而造成利润每况愈下,市场上真正能博取广大商机的,往往是“破坏性创新”。
拆招解招:创新并不像许多企业人士想的那样,是一场风险难以预测的赌博。只要依据一些方法,就可清楚掌握创新的成果,成为企业永续成长、突破微利的动力。这些方法包括从管理架构、公司财务、市场区隔、业务外包、策略的改革等。
瑞士军刀与王麻子剪刀:维氏瑞士军刀堪称刀具制造的典范,它美观、锋利、实用,与瑞士钟表并称瑞士品质的经典代表。作为欧洲最大的刀具制造商,维氏瑞士军刀名冠天下,至今已有110年历史,它每年生产700多万件刀具和其他工具,75%以上的产品出口到海外150多个地区,所到之处,广受欢迎。
同样的历史悠久,同样的剪叉刀具,瑞士军刀的剑气逼人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王麻子”的落魄遭遇。由于竞争激烈,利润下降,导致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曾经享誉全国的北京王麻子剪刀厂走上了申请破产之路。一个久负盛名的品牌就此陨落,300年的文化积淀,从苦心经营、极度辉煌及至惨淡维持,其中故事,让人感叹,个中是非,让人扼腕。
瑞士军刀与王麻子剪刀都是历史名牌,都是历史馈赠的宝贵的无形资产,都经历了百年风雨沧桑的考验,但如今,一荣一枯,一盛一衰,两相对比,分析得失成因,总结成败要素,或许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迪与反思。
二者的差距究竟在哪里?瑞士军刀虽以传统工艺起家,但110多年来从未原地踏步,它一直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始终致力于运用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以15453型瑞士军刀为例,该刀由17个零件构成,具有32项功能,经过306道特定工序加工制成,而刀组重量仅有216克。就是这把小刀,浑身都是高科技细胞,美国宇航员在执行太空任务时,它是必不可少的随身工具,被宇航员亲切地称为“太空探险袖珍工具箱”。瑞士军刀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因此有人说瑞士军刀“刀刃刀把和刀身,处处洋溢创新魂。”反观王麻子剪刀则不难看出,它仍旧停留于“一只风箱一把锤,一块磨石一只盆”的作坊式生产格局,一直延续传统的铁夹钢板工艺,虽然硬度、韧度都比不锈钢刀好得多,但其工艺复杂,成本高,外观档次低。归根到底,技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王麻子产品陈旧落后、制作粗糙,百年来产品样式变化缓慢,产品质量停滞不前。
瑞士军刀的暴利和王麻子剪刀的遭遇实际上正说明了一点,期盼新鲜、追求新鲜、享用新鲜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谁能巧妙地制造新鲜,谁就能赢得主动、吸引顾客、占领市场。
我们不妨看看两个成功的例子。例一,有一次,美国一家玩具公司的老板在散步时发现,几个孩子正在玩着一只非常丑陋的小甲虫,于是立刻来了灵感,决心研究一批以“丑陋”为特点的玩具,果然,这一极富创意的“新鲜”做法为公司赢来了空前的效益,他们研制的“丑陋玩具”在市场上一炮灯响。这以后,他们还不断研制出一批又一批的丑陋玩具,并使之构成了一个系列,牢牢地占领了玩具市场。
例二,曾有人研制出一种头上长草的娃娃,那娃娃的头皮里头埋有草籽,只要提供适当的温度与湿度,草籽就会长成毛茸茸的绿草——那细如发丝的小草鲜得可爱,绿得活泼。不仅长得快,还可以由人们修剪成他所喜欢的各种样式,如小平头、小分头、披肩发、小辫子等。果然,此种娃娃“新鲜”之极,一上市就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一时间购买者众,赞美者众,迅速风靡首都并成了京城一景。
可见“新鲜”的确是可以“制造”的,而且,谁成功地制造了“新鲜”,谁也就真的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