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常见方式有哪些

2024-07-09 来源:意榕旅游网

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的常见方式及时效:医患可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还有其他法律规定的途径。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医疗机构是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需承担赔偿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可给予警告或责令停业整顿,甚至吊销执业许可证。

法律分析

一、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常见方式有哪些

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常见方式有:

1.医患双方可以自愿协商解决;

2.医患双方中的任意一方可以申请人民调解;

3.医患双方中的任意一方可以申请行政调解;

4.医患双方中的任意一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法律依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二、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医疗事故纠纷承担责任的主体

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医疗事故发生后,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可以给予警告或者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结语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及《民法典》相关规定,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常见方式包括自愿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提起诉讼等途径。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在处理医疗事故纠纷时,应依法维护双方权益,确保公正和合法性。

法律依据

医师从事下列活动的,可以不办理相关变更注册手续: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废止。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处理结案的医疗事故争议,不再重新处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