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在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待遇的补偿标准下,在我国工伤劳动者的处境中,选择兼得模式是比较符合工伤保险现状的,是理想的选择。 劳动者获得的工伤保险待遇和雇主特殊侵权而获得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基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请求权,救济的目的不一样。一个是工伤保险法律关系的救济,一个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救济。既然雇主已向工伤保险机构交纳了工伤保险经费,当发生工伤时,工伤劳动者就有权向工伤保险机构请求工伤保险待遇,而工伤保险机构也有义务支付工伤保险补偿费,这也体现了权利义务的大致对等。雇员在雇主的工厂里劳动,雇主就有义务保障雇员的人身安全,当雇主对工作环境的危险存在有过错时,发生了工伤,就视为雇主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对雇员就是一种特殊侵权,要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我们现有的工伤保险待遇很低,已经是最低保障。而人身损害赔偿远远高于工伤保险,相比而言,工伤保险微不足道。在这种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以工伤保险取代雇主的侵权责任,显然对劳动者不公平,不足以弥补损害。也不宜适用选择的模式,因为工伤保险和民事侵权赔偿除了赔偿标准不一样外,还具有不同特点,民事赔偿标准显然远远高于工伤保险补偿。但要通过民事诉讼,获得赔偿的周期长,还要耗费人力、物力和精力,最后还具有风险性。而工伤保险待遇虽然低,但却有着赔偿迅速、及时,也无须通过诉讼,具有稳定性、可靠性的特点,方便工伤者的请求权的实现。因此,不论选择那一种,都对工伤劳动者有不利的一面。 从人权保障来看,从高度重视他人的生命、健康这一世界趋势来看,给予双重保障,更有利于人权的实现。人的生命健康是无价的,致人死亡赔偿多少都不为多,体现了人的生命健康的珍贵。在我国工伤保险待遇很低的情况下,且在近期又不可能提高的情况下,给予双项救济,正是从权利本位出发,保护工伤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生存利益,体现人的生命、健康的价值。 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工伤保险金相比民事赔偿金是较易得到的,如果劳动者先得到了保险补偿金,可以支付最基本的医疗费和诉讼费,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选择兼得模式,有利于促进雇主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减少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发生。采取工伤赔偿兼得模式,使企业尽最大的注意义务搞好安全生产环境,不容有丝毫疏忽,否则,要对其疏忽承担更多的赔偿。这样可以促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预防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而实行补充模式与免除模式不能体现对企业安全注意义务的要求,反而有可能使其支付工伤保险金后,忽视工伤事故的预防及职业病的防治,也造成守法与不守法的用人单位在责任承担上没有差别,影响社会公正。 兼得模式的救济在立法上,还比较含糊,未对相关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得很笼统,而2003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这似乎是对《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的否定。工伤保险给付与民事赔偿之间究竟怎样适用需要进一步立法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