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业诉讼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合伙企业可作为被告,负责人承担连带责任。起诉时需提供被告及其负责人的相关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来源等。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可以作为诉讼当事人。其中的其他经济组织据包含了依法登记并领取了营业执照的合伙企业。所以,如果你想起诉合伙企业,而该合伙企业已经登记并有营业执照,以该合伙企业为被告,合作人为负责人(不需要列合伙人为被告,如果判决合伙企业承担责任,合伙企业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判决中的责任的话,执行的时候可以执行合伙人的财产,因为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客观: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第一百二十四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拓展延伸
确定普通合伙企业起诉中的被告范围的法律要点
在确定普通合伙企业起诉中的被告范围时,需要考虑以下法律要点。首先,要根据普通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和组织形式,确定合伙人是否应作为被告。其次,要分析诉讼主张的性质,确定是否需要将其他相关方列为被告,比如合伙企业的代表人或管理人。此外,要考虑合伙企业的责任范围,是否应将合伙企业本身作为被告。最后,要综合考虑合伙协议、相关法律规定和判例法的适用,以确定最合理的被告范围。总之,确定普通合伙企业起诉中的被告范围需要综合考虑法律地位、诉讼主张性质和责任范围等多个要素,以确保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和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普通合伙企业可以作为诉讼当事人,并且合伙企业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判决责任时,可以执行合伙人的财产。起诉普通合伙企业时,起诉状应当明确原告和被告的相关信息、诉讼请求及其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等。在确定被告范围时,需要综合考虑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诉讼主张的性质和责任范围等因素,以确保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和效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章 合伙合同 第九百六十九条 合伙人的出资、因合伙事务依法取得的收益和其他财产,属于合伙财产。
合伙合同终止前,合伙人不得请求分割合伙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章 合伙合同 第九百七十六条 合伙人对合伙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视为不定期合伙。
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继续执行合伙事务,其他合伙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合伙合同继续有效,但是合伙期限为不定期。
合伙人可以随时解除不定期合伙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其他合伙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章 合伙合同 第九百七十三条 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清偿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份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