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谣辞·渔父歌》张志和注解: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庇:遮盖。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杂歌谣辞·渔父歌》注解: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庇:遮盖。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作者:张志和。年代:唐代。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杂歌谣辞·渔父歌的详细介绍:
一、《杂歌谣辞·渔父歌》的全文 点此查看《杂歌谣辞·渔父歌》的详细内容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杂歌谣辞·渔父歌》张志和其他诗词
《渔歌子》、《渔歌子》、《上巳日忆江南禊事》、《太寥歌》、《空洞歌》。三、注解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庇:遮盖。
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四、译文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五、赏析
上处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处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处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处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