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作者:黄机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作者:黄机。年代:宋代。字号:次辰雪台。民族族群:汉。出生地:浙江钱塘金墩积善坊巷。出生时间:1612。去世时间:1686。主要作品:《沁园春》《沁园春》《沁园春》《沁园春》《沁园春》等。主要成就:清光禄大夫、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的详细介绍:
一、《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的全文 点此查看《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的详细内容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惊动,断卷地,
浪翻屋。诗情吟未足,
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
功名泪,欲盈掬。
二、赏析
人生之最大不幸,莫过于空有济世之才,而无施展之处。在南宋时期,多少志士空叹白发,遗恨而终。这首词抒发的,即是这种情感。仪真,即现在的江苏省仪征县,位于长江北岸,这在南宋时期,曾多次受到金兵骚扰。爱国而且胸怀天下的作者夜泊于此,面对寒江,北望中原,百感交集,借江景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之情。 上片主要写景,“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便境界开阔、气势不凡地紧扣词题,点明夜宿的具体地方和感触。他独自伫立江边,江景凄寒,抚今追昔,思绪万端,不禁仰天“长啸”,显现强烈的感情冲动,而“江之曲”则为下文三句写景作暗示。其所以要选择此处夜泊,是因为眼前的景色太惊险可怕。狂风卷地而来,被惊动的水底鱼龙,搅翻了江水,形成惊涛拍岸,汹涌澎湃,致使江边小屋被冲垮冲走。场面令人惊心动。“卷”“翻”二字气势飞动,并形成一种连锁反应。这场面,不仅是写实,其中还寄寓着词人某种思想情怀。它就如敌人大肆侵扰,其势汹汹,搞得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破坏严重一样,暗喻国势的危急,流露出词人无穷的忧虑。 下片由景人情:直抒自己抑郁不平之气。“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写词人本想借吟诗饮酒以强解自宽,然而忧愤太深。其结果还是于事无补,无法排遣。至于原因,“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三句含蓄地作了回答。那是由于当国者只顾偏安江左,不图恢复,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压制主战派,致使国势日非,危在旦夕。“休问”二字既表明国势衰危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又表现词人对既成事实的愤慨。这也是回应“水底鱼龙”三句所暗喻的内容并使其明朗化。也由于南宋当权者的腐败无能,不重视要亡国的现实,使局势日趋恶化,才致使个人也功名无就。壮志未酬。这对于一个爱国志士来说,实在是悲痛万分。这大概就是“长啸”的具体原因之所在。 词的上片写得豪壮雄阔,下片则转而为呜咽悠扬,可谓积郁一发不可收,痛切心头放悲声。起句自然顺畅,起伏跌宕有节奏而富于变化,感情转换浑然融化,结尾含不尽之意,至哀至痛。全词借景抒情,较为含蓄地表达他伤时感事、悲愤难平的心绪。这种将眼前苍凉雄浑之景与心中悲愤沉郁之情融合在一起的写法,便形成苍凉沉郁的风格。
三、译文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断卷地、浪翻屋。
夜晚,(我)留宿在寒冷的长江边,江景凄寒,伫立江边,(我)思潮翻滚,不禁仰天长啸。(这啸声)搅起冲天巨浪,携着卷地的狂断,把江水举得很高很高,江上的小屋都被冲翻了。就连潜藏在江底的鱼龙神怪都惊得跳出水来。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我)心中潜藏的诗意被激发出来,吟诵了许多诗词仍嫌不够;又断断续续地喝了许多酒,仍觉得心中的愁怨排解不出,不足以消愁。不要问国家的兴亡为什么就在旦夕之间,(我)虽心有抱负,却难以施展,让我不禁想流下愁苦的泪水。
四、注解
寒江:寒冷的江边。
惊动:惊得跳出来。
翻:冲翻。
草草兴亡:是对中原沦陷和南宋危殆的命运而发的感慨。草草,草率。兴亡,偏义复词,指“亡”。
盈掬:满握,形容泪水多。
五、《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其他诗词
《谒金门》、《满江红》、《水调歌头》、《谒金门》、《摸鱼儿》。六、背景
仪真在南宋时,曾多次受到金兵的骚扰。词人夜泊于此,面对寒江,北望中原,一时间百感交集,便写下这首词,借江景抒发其壮志难酬之情。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厫》、《送客至灵谷》、《叹屩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