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与理论水平,为推动我县小学《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向更高层次迈进,总结、提升小学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实施经验,更新教育理念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质量。我们于20xx年5月21日举办了全县小学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说课教学展示活动,共有来自全县各小学的23名教师进行了展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值得借鉴之处:
纵观说课活动可以看出,参加的老师都很重视,认真作了准备;大部分老师把握住了说课的主旨、内容;老师们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上有所更新;注意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意引用最新材料、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挖掘教材,发现新问题。
具体表现在:
1、参与热情高,态度积极认真,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多数教师的说课稿设计精心,说课时能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2、课前创设了情境,无论是科学课还是品德课,教师们都注重了情境引入教学,如《快乐的六一》从学生熟悉的六一儿童节说起,自然激发了学生兴趣;《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一课创设了健康美食虚拟公司招聘部门经理这一情景,形成调整意识。科学课注重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品德课体现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3、本次说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现了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在设计理念上紧紧围绕课标要求,在教学设计上立足学生,体现了学生主体,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4、多数教师注重了说课后的教学反思,较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不足之处:
虽然说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1、关于说教材,只说明出处,没有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即在本章、本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教材的基本思路没有很好地理清,教学的重、难点的提出没有确立依据,教学目标的确立或者是理论过高或者是缺少确立依据,如《交通和我们的生活》一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的只说依据课标、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确定目标为①②③,具体的依据没有说清或说不到高度。
2、关于说教法,多数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具体特点选择恰当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但也有教师说教学方法太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的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往往一言以蔽之: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活动、讨论等教学法,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等等。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没有具体表述。
3、关于说学法,大部分老师能按课标精神注意引导学生向良好的学习方式转变,但也有的对学生学的困难、问题欠预测,学法引导不够深入等。
4、关于说流程,大部分教师条理清晰,导入、新授、归纳合理,但有个别教师流程欠完整,重点、难点欠细化,未能有序、充分体现,过程运作没亮点。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出现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多数教师之说了讲什么,而没有分析为什么这样操作,缺少理性的分析,也就是对说课的实质和重点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比较忽略。
5、关于说课语言。都使用普通话、且较流畅,专业用语基本规范,大多数教师语言简洁、自然,但叙述性较多,情感性不够。很多老师说课的语言都显得平淡,缺乏感染性。基本上没有体态语言,不能利用体态语言感染听者,多数教师没有脱稿。
6、关于教学辅助手段。运用的不好,有的设计了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但在说课中没有使用多媒体。有的教师虽然运用了多媒体,但是缺少必要的整合。
7、关于板书设计,大部分都有。由于受说课时间的限制,有些老师在说课时不板书。其实,在说课的过程中适当地板书是非常需要的。如在介绍自己的说课篇目时,在黑板上写下课题。教材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也可板书在黑板上。这些板书可以向听者展示说课者的书写技能,又能显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思路,还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关键是能让听者知晓本课的重点。
另外在说课时间的把握上,多数教师控制的很好,有个别教师超时,但教学机智体现不明显,缺少应变能力。
三、今后建议:
1、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3、活用教材,努力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大胆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这一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科学课要优化组合,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该讲的要讲透,探究实验要深入;落实好教学目标。品德与生活要注意与生活的联系,多创设情境和活动。
4、“做科学”的理念不能动摇。品德科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社会性的特点要牢牢把握。科学课需要学生去做、去探究和发现。品德课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营造生活化的课堂。
我们相信,通过本次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将进一步提高我县小学科学、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将使各校小学的老师在课赛中,得到提高,实现共享、共进、共发展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