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读后感
自己存在于这里,不是依于某种认识和意志,更不是依于直观为我们所知的。而是在缺乏明确的认识状态下,我们不得不与被抛到的这个:“此”的自己面对面。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意识状态的傀儡,在无意识状态中构造成我。
此刻存在的我为什么会觉醒,反思自己,那是因为。作为思想支援的畏。心在老在担心着什么,畏惧之心时刻有之。造成埋头于日常的此在发生动摇的是 “畏”,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本身就是畏的对象。担心能否在这个世界内存在。我们在不断复苏自己的思维状态中,不断地,不愿意按部就班,对于存在的意义,自身的价值的拷问为什么会动摇,因为我们总在担心一些东西,操心既是此在的存在,我们因为畏惧而操心。
海德格尔认为正在被展开和发现的此在的存在方式才是真理和真实性的本源现象。此在操心自己的存在,是先于自身存在的存在者,其实就是使自己与现在还没有的东西相关联。甚至自己最后的死的关联。为了作为一个整体而完结,此在非死不可。但如果死掉,此在原本就不可能亲身经历这种事。此在对于自身来说终究是未完。自己自身的死对于此在来说,决不可能作为现实的东西亲历。
人生在世考虑两个极点,生和死。听天由命转变为人定胜天,对于生我们亲历过,但是对于死作为存在状态的终结,是无法体验到的,那要到另外一个境界了,这是我们所说的来生,循环,还是只是人的肉体形式化为物质的存在,精神消散,但是人的精神反而是人的本真的东西,畏死,我们考虑生的意义价值。为了连续生与死我们有了时间,时间就成了一种纽带。
对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良心,良心是‘伪善以外的任何东西。’自己在这里存在并不是依自己的愿望选择的,自己在这里存在是既成事实的,并且自己对自己的存在完全是非力的,我们生在此,就在此,此在已经存在不以我们的自我意志而转移,也无法按照自我的意志来转移。
所谓良心不是完成了的状态,而是良心的倾向、准备接纳自己的内疚的一种姿态。我们对于自己的存在,先于自己的思考而存在,自己在这里或好或坏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不是对得起自己,这样就是哲学意义上的良心,我们追求的存在良心是对自己的一种怜惜。
畏、先行到死、良心都是使此在从向日常的沉沦中回返自己自身的环节,海德格尔把此在忍耐畏、从自己固有的亏欠理解自己称为“觉悟性、决心性”。由于这些思考我们会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起码在一种程度上说是这样的。这种觉悟性即是与自己最后的可能性之死面对面,并始终把其为可能性维持。
通过先行到死此在才“将来”到自己的位置。临死时,下了先行到死决心的此在,把自己存在的场或境域中重新把握以前一直照面的东西,使其无隐蔽地照面。这叫做“现代化” 这样就获得了将来、曾在性、现在花三个机能。而三种机能不是并列存在的。
所谓此在,说到底不外乎是这种时间性。在把握将来,曾在,现在之间我们的存在问题,我们需要一条纽带,生命的循环不是由于死亡而终结,通过向死先行,此在向他从前自己在过来的存在样态返回,并接受这种返回。这即是“反复”己。在非本真的存在中,人把这种自己被抛的存在样态“冷却“了。在不断地一遍又一遍的体验生命中轮回,不死,可能换一种形态方式存在。
本真的历史性可以这样归纳;支配自己、规定自己生活的力来自过去,同时它还无疑是在自己自身中继续发挥作用的难以抗拒的力;要承认自己还是依赖这种力,要把它作为自己的财产。
在支配自己的时候我自然地联想到了《黑客帝国》人被机器控制,思维禁锢在一个庞大的母体中,而人有些脱离了这种禁锢成为先知,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控制自己的觉醒,需要外力的帮助才能实现渡化,一切又在考虑平衡,平衡之后又是什么,人觉醒之后依然没有彻底的觉悟。因为人无法化为虚无的存在,与虚幻化为一体,本身就是虚幻的状态下,本身已经不存在的情况下去揣测存在也是行不通的。
最终我对于一些基本概念还是不是很清楚,由于读的比较粗糙或许遗漏了许多东西,但是我坚信如海德格尔所认为,所谓真理、真实的基本样态并不是言说与判断与事实一致,而是事实和事物没有覆盖的呈现,在特定的关系中照面。
世界因为我们的感知而存在,单纯的从自我思考的角度,从自我来说是这样的,因为不可知所以成立,这是一个以本身的怀疑来怀疑本身一样,不过又为认识打开了另外一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