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为什么觉得周记比作文更难写
中学生为什么觉得周记比作文更难写
某地一个初中学生,闷坐一下午,写不出一篇完整的周记。家长看不下去,请求老师将周记换成命题作文;说有了题目就有了范围,孩子比较容易找到思路,而且这也有助于提高应试的作文水平。结果,中学生抒发心灵的周记,纷纷变脸成了作文。教师们对此感到很无奈。
按理说,周记比作文容易写。周记无拘无束,可以信马由缰放开了写。中学生正是灵动活泼、情绪飞扬的年纪;一星期有个释放心灵、抒发性情的周记作业,本该是何乐而不为的好事。结果,却成了托腮帮,咬笔头,憋上半天也无话可说的苦事。而且,人人叫苦,家长叫停;最后,还真的被作文取代,偃旗息鼓,不写了之。
正因为周记直录生活,直抒性情。周记的遭遇,反映的正是学生的遭遇。如果一切都围绕着“应试”转,学校的意义仅在于教室,家的意义仅在于寝室,而教室与寝室又都淹没在题海中。老师只成了教读的人,同学只成了伴读的人,家长只成了催读的人。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这样的生活,可以记上一周,记上两周,又如何三周、四周……没完没了地记下去?周记,当然只能无疾而终。
周记,首先是学生自己的心声;交给了老师,就成了学生与老师的对话;要是再被父母看到,就有可能是学生与家长的对话。学生虽然承受着学业的重负,心声总是有的;越是感到压抑,应该越有倾诉的欲求。但这些话恐怕只能搁在心里,既不敢跟老师说,更不敢给父母看。尤其当老师天天给学生念叨中考、高考的倒计时,家长天天追问考试的成绩与排名,学生纵有心里话,还怎么敢写入周记呢?
作文倒是好写了,尤其是话题作文,空之又空,玄之又玄,写什么“位置与价值”,写什么“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写什么“远与近”……看似哲理兮兮,实则虚无一物,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当然不关国计民生的一丝痛痒。只需记几件富有寓意的轶事,背上几段高深莫测的名言,再把几类结构变过来变过去地弄熟……写作的范围就有了,应试的能力就有了,作文也就变得比周记好写了。
只是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有可能成为不接地气的虚文,成为不吐心声的伪文。消失的虽然只是周记,但日渐逼仄的却是学生的生活天地,日渐扭曲的却是师生的情感交流。对渐行渐远的周记,该深情地呼唤一声:“归来兮!”为了让写周记不成为学生的苦事,要为学生留一方天地,要给学生说真话的权力。如果这个吐露心声的渠道真的关闭了,学生的心灵就更需要有个出口。那就容许他们有自己的qq吧,让他们在同龄人中多些交流;提倡他们建立自己的博客吧,率性而为的才可能是活的文字!(慕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