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缺失的不只是感情
说到高考想必无人不晓,起码我周围大到七八十岁的老妪、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这是很不寻常的,如今的普及率能到此种地步的寥寥无几。你同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老人谈“苹果”、“迈克尔·杰克逊”、“神马都是浮云”这些他们不一定明白,但是你一提起高考他们很多人准能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堆来。
大体上,高考的本身没有什么过错,它至今仍是最公平的一种“海选”方式。毕竟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太多,而高考又是“鲤鱼跃龙门”的“官方办法”,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高考可以算作中国的代名词,英语可以直接翻译成“gaokao”,你同美国人和英国人提这个,他们马上就能想起中国,并且你说中国的高考时并不需要带上“中国”两个字,别人都明白,可见高考的名气该有多么的大。
但高考毕竟是一个没有多长历史的东西,漏洞非常多,就比如说过分的在意分数而导致学生压力过大、各地录取分数线不同以及录取人数分配不均等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国家从未停止对它的改革;从XX年的“春季高考,给考生多一次机会”到XX年的“实施‘3+x’方案,考试科目多元化”再到XX年的“自主命题,‘全国卷’改为‘地方卷’”再到XX年的“高考全面改革”,每一次都是极好的创新,这些都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可我近乎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考场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这一项很不感冒。高考精心设计出了“高考作文”这一考法,在此种考法下又衍生出了千万种作文书、作文素材以及国文教师们辛苦钻研的“写作指导”,它是社会舆论非常关注的对象。已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体系简直是呕心沥血之作!
从自身经历来说,我所知道的写高考作文有一套很好的路子,高中的国文老师也肯定多多少少地教给了学生。这路子似乎很有深度,老师们会大方地教给你题目怎么拟、开头结尾怎么怎么写、中间添些什么例子、怎样得高分、怎样讨阅卷老师喜欢,然后给你大把的时间去练习,怕是因为练多识广的缘故罢。
你想——有路子,这算什么?怨不得每年套作的那么多,有范文啊!这些东西他能用,我也能用,我又不管他是不是真正的合适。高考作文大部分是议论文,简单点说,点个题,放上两个平时背的事例,结下尾,这样就搞定了。
我常常想:这样的文章会有感情吗?我曾经在《文学小谈》中说过一句我自以为还挺有道理的话:任何人之于写作都不应为了迎合什么,而应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抑或是宣扬着有益于社会人的正能量。的确,文章贵在真情实感,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是写不好的;就像考场作文,真正带着想看的心情去看的寥寥无几,要么被逼,要么为了应付,再有就是为了工作。
没有感情的文章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了,写那样的作文霸道点说就是浪费时间。前人很聪明,把考场写出来的叫做“作文”,把另外的的叫做“文章”,一个是为了“作”,一个是为了“文”,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其中深意就不必多说。
现在我倒认为高考作文应划到“理科”的范畴去,独立出来一门课程,因为它可以说有明确的参考答案,即便如今大肆提倡“创新作文”,也是由老师教你去创新。因此现今的这种所谓高考作文要么独立出来放到“理科”去,要么赶紧取消,不要再误人子弟。
高一: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