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理想点亮人生。理想,这样一个有两个平凡的字所组成的词,它背后的意义却十分深长,耐人寻味。正如_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的确如此,理想是催人奋进的良药。是走向成功的道路,是它指明我们前进的方向。
邓亚萍就用她的理想谱写了一首辉煌的生命赞歌: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可是她个子矮小,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她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得可贵的精神啊!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在后期的努力之下,邓亚萍终于进入了国家队。在团队的训练中,她每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了,邓亚萍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第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
邓亚萍在理想的驱使下奋勇拼搏,以极其坎坷的经历描绘了她的人生,最后以成功完美落幕。在座的你又是否为自己的理想打拼过呢?我知道,很多同学的回答都是“不”。当然,理想的实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是一个艰苦的奋斗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因为苦而退缩,不能因为太累而放弃。在我们努力追求理想的过程时,更多的应该是成长与收获。有了理想,就应该为理想而奋斗。
从现在开始,努力吧,为你远大的理想而努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