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和同仁,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梦想,带我飞翔》。
1995年,我与工作了十多年的单位——平凉地区粮油贸易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在西郊开了一家粮油小店,维持生计。
在座的各位,都到粮店买过面粉吧,你们付了钱,然后告诉店主住哪个小区,几楼几单元几号,他就会把一袋面粉扛到楼上,送到你的家里,甚至会替你拆开面袋的机扎封口,将面粉倒进面缸,或者面桶里。
那时,我就非常认真地干这种体力活。
当然,和压在肩上的生活担子相比,一袋面粉的分量算不了什么。
在我的身边,有烟熏火燎烤羊肉串的,有手里提着刀子卖肉的,有摇动转炉爆米花的,有守到半夜卖麻辣烫的……我和他们打成一片。
在那些胸前别一支钢笔、胳膊下夹一只公文包的人眼里,我们显得如此卑微,我们的人生如此庸常、暗淡,像沙子混在沙堆里找不到亮点。
但不同的是,晚上回到家里,我静静地伏案写作,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文学的热爱。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这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社会良知的一种体现,一种担当。
当它成为我的梦想,悄然植根心中,我深深懂得,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努力,都是靠近希望彼岸的过程。
把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视为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考验与磨练。
多年后,我终于凭一支顽强的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从一名下岗职工到新闻工作者的华丽转身。
1997年,我应聘到《平凉时报》当了一名编外记者。粮店由父母和妻子照看。闲时,我继续帮着调货。
在平凉时报社,我踏出从事新闻职业的第一个脚印,脚印有点歪斜,却在执着地向前延伸。
两年后,时任平凉电视台台长吴烨先生聘用我,和吕明宽创办了《平凉广播电视报》。这份报纸问世后,在平凉新闻界产生一定影响,赢得读者好评。至今,这份报纸还在发行。
又过了两年多的时间,20__年,我荣幸地跨进平凉日报社的大门,这关键一步的迈出,使我一下子步入到一个天高地阔的发展空间,找到前行的方向,沐浴到灿烂、温暖的阳光!
从这一年开始,伴随着平凉地改市进程,我们报社也逐渐完成美丽的蜕变——美化、亮化了环境,改善了办公条件。
我们的报纸也变得越来越漂亮,先是告别铅字,实现激光照排;后来,又由小报变大报,黑白变彩印。
与此同时,报社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奖罚制度,为每一位编采人员创造学习、培训的机会和条件。
和大家一样,在这片越来越风调雨顺的土地上,我默默地耕耘,喜悦地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文学方面,我发表大量诗文,先后出版文集10部,其中有三部获得甘肃黄河文学奖和平凉市崆峒文艺奖,其他单篇散文、诗歌,在全国征文、大赛中多次获奖。
在新闻方面,我也取得一定业绩:4次被评为报社先进工作者,一次荣获平凉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10年间,在中国地市报、中国城市党报和甘肃新闻奖、平凉市新闻奖评选中,共计荣获新闻奖和编辑奖40多个。曾着力采写的全市大案要案结集出版。
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它像山脉一样曲曲弯弯地从低处向高处延伸。
19世纪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写过一句非常著名的格言:渴望飞翔的人永远不会甘心于爬行。
如果说,我已经拥有一双自己的翅膀,在事业的天空高翔,那么,我要说,托举我飞翔的动力,不仅仅源自于个人不懈的努力,更源自于——
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一班团结和谐的报社领导,一支心齐友善、互助互爱的阳光团队。
20__年10月,我以庄浪县梯田建设为素材,创作了长达2700行的叙事长诗《丰碑颂》,受到江社长的赞许和鼓励。他不仅破例满足了我的心愿,在《平凉日报》副刊刊载了一个版的《丰碑颂》节选,而且拿出许多版面,刊登了著名评论家、陕西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肖华先生为这首长诗撰写的长达一万六千多字的评论。
20__年,在报社领导殚精竭虑的努力下,和其他七名年轻人一起,我被转正,从一个游击队员变成一名正规战士。
2020__年底,我的妻子突患重症,先后做了两次手术,来自报社团队的爱心,再一次使我渴饮甘露,如沐春风……
我的心弦,就这样,一次次因为感动而震颤,又因为震颤发出最强音,它如鼓点,似号角,在激励我,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天道酬勤。
当一个人确定了奋斗目标,播下梦想的种子,只要能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就有实现它的可能,至少会在拼搏过程中,为自己人生这本书写进许多充实的内容,使晚年的回忆不再苍白。如果因为遭遇到挫折和失败,你抓住梦想的手指松动,意志动摇,热情丧失,及至半途而废,那么,即使有成功的机会向你走来,也会与你失之交臂!
因为,机遇,总是青睐有充分准备的人,总是眷顾为实现梦想百折不挠、愈挫弥坚、通往直前的人!
——这,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人生启示!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