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言:
与你分享这三年
前些日子理书时,又翻开了高一时的课本,看到那些工整地记在上面的笔记,眼前又恍然浮现出自己当时一笔一画写上去的认真模样。合上课本,才惊觉自己的高中生活已经画上了句号。
三年前,我走进余高。望着静静矗立在那里的教学楼,心里有不安,有憧憬。不安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地融入这个新环境;而憧憬则是因为即将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老实说,刚进余高还是有不适应的。课程上加了难度,学起来自然没有初中里轻松;周围的环境一下子变的陌生,同学也都是新面孔,种种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真是一言难尽。
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从初中里稍稍努力就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到高中里拼死拼活还不一定能见到成效,这个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够体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有的人质疑自己的能力,做了懦夫,选择了逃避和堕落,日复一日也就遗失了奋力追赶的勇气,等到幡然悔悟却已经没有了时间。事实上,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真正的勇者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坚持。
我也许差一点就选择了逃避,但我庆幸我没有。我始终记得做不出物理题的时候的那种懊丧和不甘,想放弃却还是卯着劲,花上很长时间想把它啃下来。似乎有点固执,但这固执并不是没有回报。
一
高一科目比较多,难免会有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课。不喜欢某一门课的原因很多,有人因为不喜欢它的任课老师,有人因为自己学得厌倦,有以“不感兴趣”随便搪塞。可是,谁说兴趣不可以培养?只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一份求知欲。
在学新课时,常常会发出“原来是这样”、“太巧妙了”这样的感叹。于我,这个时刻最为美妙。有节物理课,老师讲游标卡尺,告诉我们游标卡尺仅仅用两把单位长度不同的尺,就能提高测量精确度,移动一下游标找对住的刻度就可以读出数据。我看见班里同学,大都瞪大了眼睛,他们的脸上和我一样,都写着折服。我相信那是对前人智慧的折服。学习的时候,如果不想着这是一件多么枯燥多么困难的事,而是想着“为什么会这样啊”“怎么做到的”,兴趣就自然培养起来了。
通常都说,高三最为关键。可事实上,对于一个有追求的人来讲,高中三年每一年都不可轻视,尤其是高一。在这一年里,要适应高中;在这一年里,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在这一年里,要勇于尝试,开阔自己的眼界;在这一年里,要逐步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这一年里,要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有些我做了,有些却没有做,成了我的遗憾。
每一个人的成长记录册上都有一页是关于人生规划的。当时填的时候有些敷衍,总觉得没有必要这么早就开始考虑理想,人生这样的问题。如今却觉得这样的问题,早一点开始考虑没有坏处。设想自己的未来既美好又痛苦。因为未来的无限可能,令每一种设想都令人怦然心动,也因为这无限的可能,每一种可能自己都不能完全否定。随便揪一个高中生,问他“你以后想做什么”或者“你的理想是什么”,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不知道,我也不例外。不知道这对于教育来讲,算不算得上是一种悲哀。不过,每走一步都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看看有没有想法,这样,至少能明白什么是自己绝对不想要的,什么是自己可以考虑的。我从曾经的茫然,到最后稍稍明了未来的方向,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总结和反思。
有了目标和方向,哪怕模糊也是好的。因为这盏昏暗的灯,至少能照亮脚下的路,能为提高自己找到方向。余高是个很好的平台,活动很多,像各种社团活动,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长乐实践,国际交流活动,既展示才干,又锻炼能力,还开阔眼界,最重要的是,可以给予很多经验。若是高中生活一味地在学习中度过,那该有多单薄?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最多只说明了一个人在学业水平上的优秀,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有时我庆幸自己来到了余高,从而能拥有这样一个舞台,获得这么多的机会。
二
对于我来讲,文理分科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因为自己各科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偏向。在分科的时候,心里的天平一会偏向文科,一会偏向理科。不过也正是从这个时候,我开始认真地思考以后要做什么这个问题的。最后,因为理科的选择面广,因为一年来在理科特长班里和理科建立起的感情,因为自己不那么喜欢政治,决定自己还是去读理科。做选择是痛苦的,尤其是这个选择关乎自己的一生。这个过程里我反复的摇摆,从理科到文科,从文科到理科,但最终结果只有一个。我做了的选择,就不会再去后悔,也由不得我后悔。
分了文理科以后,负担要轻下来一点,毕竟有些课可以不用学了。高二一年,是我觉得高中最多彩的一年,也是最放松的一年。基本适应了高中生活,又离高考还远,比较容易松懈。这个时候,需要一个目标激励自己。我高二的时候,偷偷给自己定下了去“清华”的目标,没有告诉别人。那个时候考虑的不多,没想到专业什么的是否适合自己,只是有种名校情结,想去美丽的清华园。有了这个念头,在自己有些松懈,想着“反正现在成绩也不错”的时候,“清华”这两个字就有了某种隐秘的力量,让我觉得其实自己离这个目标还很远,还不能停下脚步。
如今经历了高三,更深刻体会基础的重要。高一高二的学习,就好像是搭了一个梯子的雏形,而高三,则是给这架梯子钉些钉子,上上漆。如果梯子本身的木料上有很多蛀虫留下的洞,钉再多的钉子,上再光亮的漆都是没有用的,只要有一个稍重一点的人上去,梯子就散架了。而要搭一把牢固的梯子,通向理想的大学,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防微杜渐。每一次作业都认真的完成,能自己做出来的就自己做出来,做不出来的请教同学后也要自己再做一遍;每一堂课都不要留下什么问题,否则积少成多,越到后来就会发现不懂得问题越多。高一高二学的`比较基础,只有学好了,才会减轻日后的负担。其实高一下的时候,我对物理能量守恒和转化这一块掌握的不是很好,到了高二的时候涉及到这方面的题目就觉得做起来吃力,及时的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自己也去找了些有关的资料来看,才把这个漏洞补上。
三
总有人问学习苦不苦,其实苦乐与否都在于自己的看法。投入了,认真地去做了,也就觉不出苦,而乐在其中了。都说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事实上还要有一颗感受细微快乐的心。虽然作业多,时间紧,晚上睡得少,可以算得上苦,但终于掌握了以前没有掌握的解题方法是一种快乐,取得进步了是一种快乐,英语听写全对是一种快乐,哪怕看到自己记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笔记也是一种充实的快乐。高三,尤其需要这样的“苦中作乐”。有的时候,的确是对一场场的模拟考感到厌烦,但最后也习惯了,以至于坐在高考的考场上,竟也有一种普通月考的感觉。
进高三之前,我列了两张表。第一张里,我把自己的薄弱知识点都列为“重点照顾对象”。第二张里,从高到低列了5所想去的大学,还有每门课想达到的分数。
高三一整年,比拼的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心态和身体素质。在高考的压力下,每一次考试的结果都左右着每一个高三学生的心。我也是紧张的,尤其是成绩退步的时候。但我一直记得语文老师的一句话,要把目光放到高考。模拟考都只是模拟,用来检测自己的知识漏洞而已,按照自己复习的步伐来,坚持到高考就可以了。因此,虽然紧张,却很少怀疑自己。在高三时,我曾把以前的成绩大致地回想了一遍,惊奇地发现每个学期自己的成绩呈U型,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考得最好。不管是巧合还是什么规律,对我而言,都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再加上我发现除去几次发挥特别失常的,其余的考试名次都很稳定,按照这个名次,至少也能进自己列出的分数最低的那所大学,心态就更为平和,也更有自信了。如此一想,减去了身上不少的压力。
有人在高三休学了,有人在高考前病倒了。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空谈。很明显地感觉到上了高三,身体素质很快就差下来了,傍晚的跑步没跑几步就会觉得累。我格外地珍惜高三的体育课,这45分钟,是宝贵的锻炼时间,更是短暂的远离繁杂的题目的时间。这45分钟,就好像是在充电,完了以后又有了精力去做题。
高三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贝,如何高效的利用时间也曾经是我的难题,但是物理老师的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他说,在做一项作业的时候要掐好时间,一旦开始了就打起120分精神,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任务,不要一边做一边和别人聊天。我照做了,如此下来,既提高了做作业的效率,也对自己考试的时间分配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我无疑是十分高兴的。但我明白,这只是回馈我的努力的一个小小礼物,还算不上是一种成功,毕竟以后的路还很长。
从我踏进余高校门的那一天起到现在,整整三年,我收获了很多。我遇见了很多好老师,我收获了深厚的友谊,我学着去走好自己的路,我更收获了成长。这充实的三年,将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