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
今日,我在演讲题目是《尊师重教,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古训。老师在中国历史上的尊贵地位,在民间更为突出,人们将“师”与“天地君亲”一起合称“五圣”,并当作“神”来供奉,缘由是“天地君亲师”这五者都关乎人生的福祉。民间还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尊师即尊敬老师。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煌煌史书,有很多关于尊师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尊师的传闻。《吕氏春秋劝学》中,在这样一句话“疾学在于尊师”,说的是要很快学到学问,重要的是尊敬老师,在我们求学的道路上,老师恒久是奉献的代名词。在我们复圣中学,恒久不缺少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老师,他们每天和学生们一样,早上伴着晨光走进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读,白天顶着烈阳走进课堂,刚好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晚上踩着月光走进寝室,待学生们入睡后才就寝。他们把整颗心都掏给了学生们,他们静默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
重教即重视教化。教化从肯定意义上来说确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将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而老师是教化实践的主体,是教化活动的原动力,是老师领导和推动着整个教化过程的发展和教化目的的实施。德国教化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化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学问,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亦是老师的楷模形象。我们复圣中学的每一位老师应当不断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老师形象入手,不论在教化环节还是在生活中,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养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新时代真正的人民老师,才能肩负起为国家输送人才、培育栋梁的重担。同学们,是老师,将一份辛苦化成汗水,滋润着满园的桃李;是老师,将一腔热血凝成蜡烛,点亮我们懵懂的心灵;是老师,将一种执着染成银丝,牵动起腾飞的志向;是老师,将一厢企盼搭成书梯,攀摘着科技的希望。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就是赞美老师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吗?老师对我们的恩情,像东海之水,写不完,道不尽,同学们,作为一名学生,更应当懂得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辛勤劳动,把老师看作父母,像爱父母一样酷爱我们的老师。尊师重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仅是老师节才有的专利,而是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在老师节已经给老师送上贺卡以表心愿,其实,尊师不在于这些,而在于我们同学的头脑中,是否时刻都有这样一个意识,在于是否将这种意识溶于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行中。
自去年以来,我们复圣中学与中华希贤教化基金会主动合作,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内活动,借助微善号平台,开展以“积微善成大德”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做到日行一善,日日行善、事事行善,经过一学年的教化实践,同学们已经能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个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已经形成“知行善、学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同学们,我们能为老师做什么呢?我认为,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表达对老师的爱与敬意:
一是遇见老师问声好。或许他们因为种种缘由没有回应你,但请信任你的问好肯定暖和了他们乏累的心。二是尊敬老师的劳动,仔细上好每一堂课。一堂课45分钟,是老师数个小时甚至是数年的思索与积累,同学们,每一个仔细工作的人都值得尊敬。
三是关切老师,就像老师关切你一样。假如你发觉老师脸色不好,请他们坐一坐,假如你知道老师生病了还坚持给你们上课,请他们记得休息。包涵老师对你们发的火,老师也是一般人,换位思索,多点理解,去发觉老师生气的背后实际是深切的关切。
四是勤奋学习,主动向上。没有哪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你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就是仔细对待自己的学习,恒久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
信任同学们做到这几点,学校的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融洽,同学们也能在这里收获更多。
老师教化人,学校造就人。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要以成为复圣中学的一员而骄傲。我们要珍惜在校的每一天生活,杜绝有损学校荣誉、损害老师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让我们以主动向上的看法,向老师向学校表明自己的诚意,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做到真正意义的尊师重教。
最终,让我们诚心祝福我们尊敬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当!让尊师重教在我们的校内蔚然成风!让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扎根复圣校内!
感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