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见习心得体会

2024-05-19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为了更早了解老师这个职业,为了做一个好老师,为了让自己更优秀。我在犹豫几次之后,选择来到环境稍差的东区。这一次冬季见习,是我一直以来都期待的,当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我就想成为老师那样的人,每一次都交上满分答卷,我也想让每一个想学习的孩子都能圆梦,每一个人都有好的前途,都很优秀,即使我是他们的垫脚石。

  第一次,很开心,很温暖。天蒙蒙亮,我们兴奋的起了床,坐上公车,来到开发区一中。一下车,同学们顾不上是否寒冷就开始拍照纪念。诺大的操场,占了学校大部分面积,还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办公楼,这就是小小的中学。走进教学楼,每一处都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墙上的画,各色各样的板报,朗朗的读书声,还有干净的地板,仿佛一切又回到了从前自己小时候,那么亲切。

  参观完后,校长为我讲起了办学和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要做到两“精”两“会”:精讲,精练,学会,会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流程,它应该像一条河,有时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有时峰回路转、润物无声。如果说学生是水,那么教师应该是不断变换的河道。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们的课堂轻松活泼,游刃有余,原因是他成功地扮演了学生朋友的角色,扮演了课程开发者、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他们始终把学生看作服务的对象教师:即服务者:“既然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特殊的天赋与潜能,那么,教育应当成为“扬长”的教育,不能只忙于“补短”而压抑有特长的学生。学校不是工厂,不能成批地生产规格一致的产品;学习不是搞填平补齐,而应扬长补短。“扬长”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显露,优势得以保持,而且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能处于成功的兴奋和追求更大成功的愿望之中……”在平凡的数学教育工作中,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服务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服务是一种精神,有一种精神叫服务!

  第一次听的课是初一(七)班的《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1)》,课前指明学习目标和准备工作。以“干旱情况”“摩托车耗油”为例讲授课题,以“植物生长情况”为练习,强调一个问题多种解法,开阔学生的思维,最后小测检验学习情况。

  练习设计基础实效,新课过后的练习要及时巩固基础。只有及时巩固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这节课,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向老师学习,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认真写好听课记录,成绩良好。

  这是去的唯一一所小学,调皮活泼爱闹的孩子是最大的亮点,听着他们“老师好”,心里荡起层层漪涟,可爱的孩子对世界总从满新奇感。他们爱闹,爱笑,爱炫耀。同学们都说,小学生真好,可是他们也爱吵,当小学班主任真的不容易啊!

  总的来说,小学生不适合讨论式学习,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老师要刚柔并济,良好的掌握学生情绪和思绪,不让其逃离课堂,并在课后给他们提供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孩子。

  班主任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使我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也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对现今小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对今后从事教师工作有很大帮助。

  第一节是《探索与表达规律》。老师以日历为例,一步步展开其中的奥秘,引导学生寻找其中规律,最后以两个小游戏,发现其中的规律,用“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赢得学生隆重掌声和叹服。

  第二节是《频数与频率》。老师强调螺旋式教学方式,并指明“无论什么教学方式,只要让学生牢牢掌握知识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易错处强化训练,而且最好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影响深刻。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总的来说,他们设计的内容难度逐渐增大,挑战性越来越强,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课堂上他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课堂上,学生不仅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和欣赏,相互合作交流,并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探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各类问题的策略,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标下中学数学课堂应该就是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气息,充满了师生的灵性和个性。

  听完这些课,我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真正是教学“无痕”,精彩“有痕”!

  脊柱四肢(骨折、骨病、矫形)骨科见习七月下旬开始,在他人的引荐下我来到了罗平县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四肢(骨折、骨病、矫形)骨科见习。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学到了一些临床知识和与人沟通的技能,感触颇深。

  本次见习的主要内容有:皮肤移植术、左锁骨骨折钢板固定术、左尺骨钢板取出术。换药过程中的一些无菌操作以及如何换药和各种换药器械的正确使用,如何根据伤口大小及愈合情况选择药物(5%碘伏棉球或75%酒精棉球)和药量的评估,拆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手指伤口的缝合和麻醉的方法等。在见习的过程中胫骨骨折、左股骨转子间骨折、锁骨粉碎性骨折居多,其次腰椎骨折也较为常见。

  见习期间,使我感触颇深的是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从门诊到查房都十分关键。门诊过程中通过患者的主诉,从而做出初步诊断,在诊断中如何举例说明病人的病情医生也不可马虎。确诊后,手术的选择以及会导致那些并发症医生都得做详细地讨论和记录。比如说:某患者,男,42岁,主诉:右肩及右手麻木。辅助诊断:CT检查颈椎椎骨增生压迫神经。医生为了让患者进一步了解其病情,可这样说明:颈椎与神经的生长关系如同树藤与树的生长关系。若树藤适应树的生长,那么树的生长并不影响树藤的生长,即经过一段时间此种病情自然减轻或消退;若不能,则要选择手术治疗,那么术前应对手术的选择、风险、康复的评估做出详细地讨论和记录。在查房的过程中医生除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之外,还应根据不同的病人的病情做详细地沟通以及指导病人做一些康复训练等。

  在这次见习的初期,我暴露出很多缺点:我与病人难以沟通,我亦不知怎样与病人沟通,跟他们换药只是单纯的换药罢了!但见习的后半期通过多次观察老师与病人的沟通方式,我逐渐地学会了一些,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将得到逐步的改善。在手术室里,当看到老师拿着手术刀为病人消除病痛时,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局部解剖和系统解剖的一些知识:切口的选择、手术层次、解剖结构和特点。我想,通过这次的见习将能给我在学习临床知识时带来一些帮助。同时,也可将基础与临床有效地结合起来,争取成为一名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到位的好医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