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4年项目技术负责人年终总结

2020-05-04 来源:意榕旅游网

  利用优质中稻蓄留再生稻,能充分利用稻田秋季温光等资源,增收一季再生稻谷,具有不栽秧,时间短,投入少,米质优,效益高的优点,是农业结构调整,缓解市场优质米紧缺,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人民生活,农民增产地增收的需要。今年我市承担重庆市农业局优质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项目,在佛寿、铜溪、佛盐、凤山、龙市、大石、渭溪、钱塘、十塘、古楼等镇乡实施7万亩,通过合川市优质中稻、再生稻项目组与各实施镇乡人员努力工作,项目得到落实,实施情况较好,据项目各实施镇乡统计,虽遭受三月中旬以来长期严重春夏旱对播栽的影响,到六月底为止,已栽优质中稻面积6.9万亩,占项目计划面积98.6%,目前优质中稻生长正常,为项目优质中稻蓄留现生稻高产打下了基础。项目实施中主要抓了以下组织措施和推广方法和技术关键。

  一、组织措施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周小平任组长,市农业局吴科全任副组长,各镇分管农业的领导任成员。

  2、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由市农业分管局长陈光强任组长,市农技站长任副组长,参与项目的市、镇、乡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整个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

  二、推广方法:

  1、建立岗位责任制:承担该项目的.镇乡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明确目标,落实了任务,职责分明,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严格督促,具体工作要落实到人头,工作效果要与经济利益奖挂钩,使该项目工作有人抓、有人做。

  2、按条件要求早规划落实面积:选择水源条件好的镇乡办蓄留再生稻,把任务分解到村社,并逐田登记造册。

  3、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各级层层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利用有线广播、放录象、板报、印发技术资料、科技咨询、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优质中稻蓄再生稻高产技术传授给项目区广大干部和群众。

  4、强化技物结合,开展集团指导。各项目承担单位以优质中稻、再生稻高产技术为目标,组织广大干部和技术人员大力开展了技术和物资相结合的技术指导,实行领导、技术人员、群众三结合,技术、物资、资金三配套的全程服务,使优质中稻再生稻高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5、做好样板,抓好高产示范:以十塘、渭溪、铜溪、钱塘等镇为基地示范镇,以带动本项目的全面实施,其中市里重点抓好1个镇,面积5000亩的市级高产示范片,要求优质杂交中稻头季稻亩产达到500公斤,常规中稻头季稻亩产达400公斤左右,同时各实施镇要抓一个面积500亩的示范村、通过层层示范,做出成效,带动面上的新技术推广工作。

  三、落实头季稻关键技

  1、选海拨350米以内,年均温18℃左右,再生稻面积占中稻面积50%,有水源保证的村社田块种植。

  2、选用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和品质优、再生力强的K优926、K优130、K优047、福优130、金优5号、7号、9号优质杂交稻组合和赣晚籼19、小粒粘、农香16、胜泰1号、茉莉香稻等常规优质稻品种。

  3、适时播种,三秧配套育秧:采取湿润秧、旱育秧、抛秧育秧方式育秧,于3月5—10日播种。杂交稻穗粒兼顾型品种每亩大田用种1公斤,K优926等穗数型品种大田亩用种1.5公斤,常规优质稻亩用种2.5—3公斤,育秧参照湿润秧、旱育秧、抛秧育秧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常规稻采用抛秧育秧可每亩选用434孔的秧盘40—45个,每孔播4—5粒精选种子。旱育秧、抛秧育秧要大力推广使用水稻多功能壮秧剂,培育出适龄矮壮秧。

  4、保证抛栽质量,栽足窝苗数:湿润秧、旱育秧参照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种植管理,采取宽行窄株条栽,一般杆高和穗粒兼顾型品种,亩栽1.4—1.5万窝,K优926等偏穗数型品种,规格28×13.2厘米,亩栽1.8万窝左右。杂交稻每窝栽两粒谷;常规稻每窝栽7—8苗。争苗争穗夺高产。

  5、配方施肥:亩用30%水稻专用肥30公斤,或25%复混肥40公斤作底肥,适当补施分蘖肥,一般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1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25公斤,氯公钾10公斤。氮肥60%作底肥,30%作分蘖肥,10%作穗粒肥。磷肥作底肥,钾肥拨节期施用,缺素田要增施钼、硫、锰、锌等微量元素,注意防治水稻坐篼。

  6、搞好水浆管理:坚持浅水抛(栽)秧,深水分蘖、够苗(即达到预计苗蘖数)晒田控苗。排灌条件差的后期要蓄水防旱,抽穗期田间保持一定水层,确保施再生稻促芽肥时田内有水。

  7、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根据预测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加强前期病虫害防治,抽穗后尽可能不施毒性强的农药。稻田除草:移栽田可在秧苗移栽成活后,按要求用新代力拌细泥土全田撒施;抛秧田在秧苗抛后按要求用丁苄或幼禾葆喷施或拌细沙土撒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