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一般沙丁鱼运输中成活率很低,后来发现,放入一条鲶鱼,成活率大大提 高。原来鲶鱼到陌生环境后会急躁地四处乱游,对于好静的沙丁鱼起到了搅拌作用, 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 ,也加速游动,缺氧问题迎刃而解。
解释: 当组织工作达到较稳定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工作积极性降低, “一团和气” 的集体效率反而较低,这时“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作用。
“鲶鱼效应”是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不断补充 新鲜血液,引入少壮派的生力军,带来竞争压力,唤起沙丁鱼的生存意识。二是不断 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观念,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首先,如果鲶鱼本体代表领导者。 箱内沙丁鱼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机构臃肿, 鲶鱼领导者 (可以是个人或集体) 迅速整顿纪律,规范制度,改造流程,待组织逐渐优 化,无能的沙丁鱼被淘汰,其他沙丁鱼得到正面激励,使整个机构欣欣向荣,鲶鱼领 导者调动了整个组织的活力:
1- 果断、雷厉风行: 迅速发现组织病症所在,快刀斩乱麻,迅速有效地解决。
2- 诚信、强势作风: 科学决策并监督决策执行,及时评估政策有效性。
3- 倡导创新、结果导向: 提倡创新,塑造鼓励创新的氛围,从业务流程、工作设 计、人
员招聘与配置、薪酬设计和考核等方面体现创新思想,体现创新的利。
4- 成就需求、前瞻视野: 有短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见组织发展方向以及现存人力 资源与未来的差距,能有效地辨别未来人才,裁减不适合组织发展的人员。
5- 系统视角、敢于变革: 能从系统内外观察组织系统结构变化和功能,既把自己 当作组织的一部分 (相对于渔夫,鲶鱼领导者本身也是沙丁鱼) ,又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小系 统中的领导者,带动团队打破常规,取得良好效益。
对下属,如果领导者是鲶鱼,生存方法就是运动,至少和鲶鱼同步,并且要保证 同一方向 (企业目标) ,这样才不至于被追上吃掉,或者被其他沙丁鱼挤死。
其次,如果鲶鱼代表团队中一员。 意味着观点、 行为、习惯的迥异, 正因为不同, 才会激发智慧。团队需要“异类”的加盟,如果千篇一律,产生奇思妙想和高绩效的 可能性微乎其微。适当为团队引入鲶鱼,会带来活泼的气氛,带来创新和共赢。但鲶 鱼数量应加以控制,能人太多,就会“个个是英雄、整体是狗熊” ,所以日本信奉“一 流管理、二流员工”的信条,既然一条鲶鱼能够带动一群鱼翻腾搅动,就没有必要再 放第二条,一山难容二虎。从这个角度看,团队中的鲶鱼还应注重良性沟通以及影响 力的塑造,其他员工对待团队中的鲶鱼,也应该在工作的基础上与其加强合作。
再次,如果鲶鱼代表让人来劲的工作内容。
很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设计是流程改造的一大课题, 传统的科学管理法的工 作设计极有可能引发集体懒惰。 鲶鱼效应应用于工作设计就是工作的扩大化和丰富化 以及工作轮调,但最重要的是发现员工偏好,看哪些工作能让他们产生鲶鱼的动力与 激情,只有匹配了之后,鲶鱼效应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鲶鱼就成了死鱼。
综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鲶鱼代表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于一个从业者,领导可 能是鲶鱼,那么你的努力最好和组织保持同方向,不要往后游,否则就有被吃掉的危 险;你的同事可能是鲶鱼,那就和他比拼,看谁翻腾的能量更大;你的下级也可能有 鲶鱼,那就在激励下属成长的同时,别忘了给自己充电,保持强劲的势头发展,否则 有被下属吃掉的危险;你的工作中也可能有鲶鱼,那就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分清 主次,让鲶鱼工作越游越欢,最好能到上一层工作岗位上去搅动一番。
蝴蝶效应】
概念: 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 一只蝴蝶
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会引起美国得州的龙卷风。
解释: 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不断放大,会对未来状态造成极大影响。今天 的企业同样受“蝴蝶效应”影响。消费者相信感觉,品牌消费、购物环境、服务态度 这些无形价值都会成为他们选择的因素,不难看到,运作良好的公司在公司理念中都 会出现这种类型的句子:
“在你的 100 名客户里,只有一位不满意,因此你可骄称只有 言,他得到的却是 100%的不满意。”
“你一朝对客户不善,公司就需要 10 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补救。 ” “在客户眼里,你代表公司” 。
1%的不合格,但对于该客户而
【青蛙现象】
概念: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放进冷水锅慢慢地 加热,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升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因为等水温高 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解释: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 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启示一:我们的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缓 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人们目光短浅,对悄悄发生的大变化无法察觉,最终会带 给我们更加严重的危害。
启示二:我们要着眼未来,勤于思考新问题,勤于学习新知识,不能醉生梦死地 混日子,否则到头来将会非常可悲。
启示三: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不能一味安于现状,不思进 取,否则一定会被时代淘汰。
启示四: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才是最可怕的! 【羊群效应】
概念: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第二种解释是,在一群羊前面 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三只也跟着跳过去,这时撤走棍子,后面 的羊仍然像前面一样跳过去,尽管没有木棍,于是又称“从众心理” 。
解释:最早是股票投资术语,指投资者在交易中的学习与模仿现象,盲目效仿而 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现在仍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的一种典型现 象,主流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经济学中常用羊群效应描述个体的从众心理。在一种很 散乱的组织下,虽然平时盲目冲撞,但一旦有头羊运动, 其他羊会不假思索一哄而上, 尽管不知道前面是狼还是鲜草。从众心理导致的盲从,往往会招致失败。
换一种解释,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即由 于人们对信息缺乏了解,难以合理预期未来市场,往往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 取信息,在信息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彼此强化,产生从众行为。
羊群效应一般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中, 而且这个行业上至少有一个领 头羊占据了主要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
【鳄鱼法则】
概念: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 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 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解释: 能够有取舍的魄力,以求立即止损,不能侥幸和拖延
【刺猬法则】
概念:两只刺猬由于寒冷相拥,因为被扎痛而离开一段距离,但又太冷,于是凑 到一起。几经折腾后终于找到一个合适距离,既能互相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解释: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
戴高乐—— “保持一定的距离! ”他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这也深刻影 响了他和幕僚的关系。任总统期间,他在各机构的幕僚没有任何人工作超过两年。他 总是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说: “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 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 ”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他认为调动是正常的, 而固定不正常,这是受军队的影响,因为没有始终固定在某地或始终没有人员更迭的 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自己离不开某个幕僚。戴高乐是个主要依靠自己思维和决断的领 袖,他不容许自己永远离不开谁,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保证幕僚的思 维和决断新鲜而充满朝气,并杜绝年长日久的幕僚利用他的名义营私舞弊。
戴高乐的做法是英明而令人深思的。领导决策过分依赖某几个人或没有距离感, 容易使智囊人员干政,进而使这些人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私利,最后拉领导下水。 两相比较,还是保持一定距离好。
斯通—— 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工作中很注意运用刺猬理论,尤其对于中高层管 理者。在工作场合, 斯通从不吝啬关爱, 但工余时间,他从不要求管理人员到家做客, 也从不接受邀请。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会使你高高 在上,也避免了与员工混淆身份。这是管理的一种最佳状态。
【手表定律】
概念:有一只表时,你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 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解释:企业管理上,对每个人或组织不能同时用不同的方法,或设置几个不同的 目标,每个人不能由几个人同时指挥,否则将无所适从;对于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不 同的价值观, 否则行为将陷于混乱。 当你有两只手表时, 你要选择你信赖的尽量校准, 并作为标准,或者说只选择你认为正确的:要搞清时间,一块准确的表足够。
美国在线 与时代华纳 的合并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美国在线是一家年轻的互联 网公司,企业文化强调操作灵活、决策迅速,一切为快速抢占市场服务;时代华纳在 长期发展中建立起强调诚信和创新的企业文化。两家合并后,高层没有很好地解决两 种价值标准的冲突,员工搞不清发展方向。最后,两家的世纪联姻以失败告终。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类似情况。面对矛盾选择时,可以使用“模糊心理” 在很难决策的情况下,以潜意识的心理为主基调,做出符合潜意识的选择。这里的潜 意识其实就是第一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模糊心理其实是人在成长中积累的一种心 理沉积,并不能说出明确原因,但通过它一般可以做出最符合心理需求的决定。模糊 心理在矛盾选择面前能够提供给我们最安全的心理保护。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 1:破窗谬论,源于学者黑兹利特一个譬喻:小孩打破窗户将导致主人 更换玻璃,从而使玻璃安装工人和生产工人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也有人认为是 19 世
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总结的批评的靶子,见其《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在这里,学者是为
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 从而彻底否定凯恩斯主义, 是典型的“破 坏创造财富”,该谬论最适合于战争以及各种自然灾害。
破窗理论 2:破窗效应,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如果一扇窗 户被打破而未修复,会有更多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如果一面墙出现涂鸦没 有被清洗,很快墙上
就布满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就会放 任地扔垃圾而不觉羞愧。即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二八定律 ( 巴莱多定律 )】
概念:20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 任何一组东西中, 最重要的占约 20%的一小部分,其余 80%是次要的。社会约 80%的财富集中在 20%的人手里, 80% 的人只有 20%的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解释:不要平均地分析、 处理和看待问题, 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 找出能给企业带来 80%利润的 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事半功倍的效果。
20%成功 ------- ---80% 不成功 20%用脖子以上赚 ------- 80% 脖子以下赚钱
20%在放眼长远 - ----- 80% 只顾眼前
20%把握机会 --- ---- 80% 错失机会 20%计划未来 - 80% 早上起来想今天干
钱 正面思考 20%--- - ---- 80% 负面思考
---- 80% 卖时间 20%买时间 ----
嘛 --80% 按自己意愿行20%按经验行事 -
事 20%找一个好员工 -------- 80% 找一份好工作 20%做简单的事 - -80% 不愿意做简单的
20%明天的事今天 --- 80%今天的事明天20%支配别人 --- - ---- 80% 受人支配
做 做 80% 不可能办到 20%做事业 ---- ---- 80% 做事情 20%如何能办到 - -----
20%重视经验 --- - ---- 80% 重视学历 20%记笔记 ----- --- 80% 忘性好 20%:行动才有结 --80% 受失败人的影----- 80% :知识就是力量 20%受成功影响 - 果 怎样才有钱 响 80% 态度不好 20%-80% 有钱就怎样 20%状态很好 --- ----
20%相信自己会成 ------ 80% 不愿改变环20%爱投资 ---- ---- 80% 爱购物
功 80% 永远漫骂、批20%永远赞美、鼓境 ---- 20%有目标 ---- ---- 80% 爱瞎想
评 ------ 80% 答案中找问题 励 20%会坚持 ----- --- 80% 会放弃 20%问题中找答案
【马太效应】
概念: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源自《新约•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 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与“平衡之道”相悖。
解释: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交往得到更多朋友, 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 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投资基数大的人收益也更大——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
对企业经营而言, 要想在某领域保持优势, 就必须迅速做大。 当你成为领头羊时, 即使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 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鸟笼逻辑】 概念:挂个鸟笼在显眼的地方, 过几天,
主人一定会两个选择其一: 把鸟笼扔掉, 或者买一只鸟放在笼里。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房间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 笼,就会问你: “鸟呢?”你回答自己从未养鸟,人们会问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 后你不得不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 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培养逻辑思维很重要。
【责任分散效应】
概念:1964年3月13日晚3时20分,纽约郊外某公寓, 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女子 在结束酒巴工作回家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杀人啦 !救命 !”附近住户亮起了灯, 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 住户又打开了电灯, 凶手又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上楼时, 凶手再次出现在她面前, 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此间她大声呼救, 38位邻居到窗前观看, 但无一人施救甚至报警。 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
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解释:对于责任分散效应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调查发现:该现象不 能仅说是冷酷无情或道德沦丧,因为在不同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是不同的。当别人 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给予 帮助,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而付出很高心理代价。如果有许多人在场,帮 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分担,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意识不到自 己的责任,从而产生“我不去,由别人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帕金森定律】
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一个不 称职的官员有三条可能出路:一是退位让贤;二是找一个高手当助理;三是任用两个 水平更低的人。第一种会丧失许多权利不能走;第二种因为那个人会成为强势对手也 不能走;只有第三条路相对最适宜。两个无能的助手上行下效,再找两个更无能的助 手。如此类推,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晕轮效应】
概念: 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造成人际认知障碍。
解释: 俄国大文豪普希金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结 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每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捂着耳朵不 要听,而总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豪华的晚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债台高筑, 最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 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晕轮效应常影响我们对别人的认知。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衣着打扮、生活 习惯等小缺点看不顺眼, 就认为他一定没出息; 有的青年由于倾慕朋友某一可爱之处, 就把他看得处处可爱。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错误在于:一,抓住事物 个别特征,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二,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表象联系在 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三,全都肯定或者全部否定,有绝对化 倾向,并且受主观偏见支配。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 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霍桑效应】
概念: 20世纪 20-30年代,梅奥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 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的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解释: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 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 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 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习得性无助实验】
概念:最早由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实验表明,狗经训练可以越过屏障或以 其他行为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如果以前受到不可预期 (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 且不可控的电击 (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 ,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时,也变 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
解释: 狗之所以这样表现,是由于在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它们认识到自己无 论做什么
都不能控制电击终止。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 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应把自己的眼 光放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证人的记忆】
概念:心理学研究证明,多数证人提供的证词并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 向性,并且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的。
解释: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经实验发现,证人对他们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 定证词准确性。两人发现,在回忆精确性上,对自己回答信心十足的证人并不比没信 心的人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则好得多。这是由于一般知识是 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共享,有公认的答案,人们对自己的优势弱势有自知之明, 因此倾向于修改自己的信心度。但是目击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
1968 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 在一所小学的各年级各选三个班的 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将被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 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非根据测验结果确定而是随机抽取的,以“权威性谎 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 8 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发 现,这些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也称皮格马利翁 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 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
【虚假同感偏差】 我们通常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一
样,从而高估有这种爱好的人数,当然我 们通常也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 或者是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 导能力等等。这种高估与自己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虚假同感 偏差”。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
(1)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 (3)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
(4)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 (5)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 ( 6)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不值得定律】
概念: 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解释: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一种心理,如果从事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往 往会保持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有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 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 如果做一份与自己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 3、现实的处境。 同样的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例如,
在一家大公司, 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 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 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 望。如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 之而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 ,才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而对一个企 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
【彼得原理】
概念: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 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 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
解释: 对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 效率低下,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 \"根据贡献决定晋升 \"的晋升机制, 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 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 职务。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 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 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零和游戏原理】
概念: 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解释: 个人、国家,政治、经济,世界是个巨大的 \"零和游戏 \"场,胜利者的光荣 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资源、机遇是有限的, 个别人、个别地区财富的增加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的掠夺: \"邪恶进化论 \"。
但\"零和游戏 \"观念正逐渐被 \"双赢 \"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 \"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 \" 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 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 人的小便宜,否则 \"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
【华盛顿合作规律】
邦尼人力定律: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 或者说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类似于 \"三个和 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 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 数管理制度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或者不妨 说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
【酒与污水定律】
概念: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 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 情搞糟,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 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他们的 可怕之处在于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 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 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 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
花费时日精心制 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所以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应 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无力这样做,就把它拴起来。
【水桶定律】
概念: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任何一个组织都可 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构成组织的各个优劣不齐的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 平,而劣质部分往往又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解释: \"水桶定律 \"与\"酒与污水定律 \"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而最 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它部分差一些,不能把它们当成烂 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 如果它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就不得不有所动作。在一个组织中,你应该:
1、确保你不是最薄弱的部分;
2、避免或减少这一薄弱环节对你成功的影响;
3、如果你不幸正处在这一环,采取有效的方法改进,或者转职。
【蘑菇管理】 概念: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学者的
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 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 ,浇上一头大粪 (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 任其自生自灭 (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当上几天 \"蘑菇 \",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 际的幻想,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更加实际。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 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蘑菇 \"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 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这一段生命,尽可能吸取经验成 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
【奥卡姆剃刀定律】 概念: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
体。 12 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无休无 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 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 。他主 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 解释: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 情变简单很复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主流,解决最根本的
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事情总是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复杂会造成浪费,而效能则来自于单纯。在你做 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 们通常隐含于繁杂的事物中。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活动,成功并不那么复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