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需求分析视角探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2022-04-29 来源:意榕旅游网
高教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2O10年第3期 从需求分析视角探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卓新光 王 晶 [摘 要]本文根据需求分析理论,对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03—2005年间毕业生的毕业走向 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英语人才需求的趋势及高校英语课程的设置进行 了探讨,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需求分析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3—0107—03 [作者简介]卓新光,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吉林长春院教授(广东珠海519000) 130O12);王晶,吉林大学珠海学 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高等教育只有适应 市场经济,我们的教育产品才能经得住考验,才能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与时 俱进,适当调整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是亟待解决 的问题。课程是教学运转的心脏,深化高校英语专 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课程 体系和教学内容。针对我院近三年英语专业毕业生 的毕业走向状况,本文拟从需求分析视角探讨高校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并提出建议。 一为目标情景中能灵活运用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 能;而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这些知识和技 能而需做的一切。他们把目标需求进一步细分为必 学的知识、欠缺的知识、想学的知识。所谓必学知 识,就是学习者为将来顺利完成他的工作必须掌握 的知识;欠缺的知识是指学习者目前的知识水平与 目标水平之问的差距;想学的知识是指学习者面对 特定情景而感到要学习的知识。 Brindley提出了客观需求与主观需求的概念。 、需求分析理论 Brindley把客观需求定义为所有关于学习者对应各 种情况的能力需求,例如在实际生活交往中学习者 应用语言的能力以及目前他们的语言水平及学习语 言时遇到的困难;而主观需求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 语言界对需求分析的研究最早始于成人语言学 习的研究。20世纪7O年代很多语言学者针对不同 的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 何为需求,专家们的观点众说纷纭。Berwick对 “需求”提出一个简单的定义,他认为“需求”是 目前的状态和期望的未来状态之问的差距。Ber— 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方面的需求。Brindley同时指 出,目前普遍认为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的基本原 则,它对实现语言学习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先决条 件;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课的过程中不可能学到全部 wick把需求进一步分为规定的需求与意识到的需 的语言,因此应该给学习者提供一些其他课程,供 他们选择。如果课程设置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了 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就必须了解学生目前的语言 能力和期望掌握的能力以及他们存在的困难,这样 求,认为教育者以其他人的学习经历为依据而设定 的需求是规定需求,它是规定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目 标,而学习者本人的需求是意识到的需求。 Hutchison和Waters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目标需 求和学习需求这两个概念,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在 才能实现学习目标。因为客观需求分析对课程的设 置能提供很多必要的参数,而主观需求则是学习者 * 本文是吉林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科研立项(2005-2009)“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综合改革的研 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1O7一 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需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系2003—2005年间毕业生的毕业走向。我院英语 系这三年毕业生共计614人。其中2003年毕业生 是258人,2004年毕业生是246人,2005年毕业 生是110人。毕业走向见下表。 根据需求分析理论,我们调查分析了本院英语 2003—2005年吉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走向统计表 统计项目 毕业人数 出国留学 人数 比例 考研深造 人数 比例 事业单位 人数 比例 企业 人数 比例 私营企业 人数 比例 2OO3 2004 2005 258 246 11O 2 3 3 0.78% 1.22 2.73% 51 43 34 19.77% 17.48% 30.91% 31 24 11 12.01% 9.75 1O.OO% 51 98 51 19.76% 123 47.67 39.83 46.36% 78 11 31.71% 1O.OO% 从上表明显看出,我院英语系毕业生的走向基 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继续深造,包括出国留学 和考研;第二类:直接就业,分别在事业和企业单 位。这三年到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趋于稳定 状态,而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则在公司和企业就业。 2003年仅占19.76 ,2004年是39.83 ,而2005 年猛增到46.36 。而且,2005年在公司和企业就 银行、科研所和教学单位;公司和企业包括进出口 公司、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销 售和服务等行业;从事的业务包括翻译、文秘、管 理、会计、人力资源、销售、售后服务等。 以上三个显著特点,使我们认识到目前的课程 设置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和学生的需求。目前我国 的市场经济需要外语专业人才,但更多的是外语复 合型人才。我们对这三年英语系毕业生的毕业走向 的详细分析为调整、改革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一 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提供了必要的可靠参考依 据。 三、课程设置建议 业的毕业生总比例已经超过了66%。2003、2004、 2005年毕业直接就业的总比例分别是79.44 7/6、81. 29 9/6、66.36%。调查分析这三年我院英语系本科毕 业生的毕业走向不难看出以下三个明显特点。 1_虽然每年本科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人 数不断递增,但其比例仍占少数。2003年至2005 年我院英语本科生招收的人数从258减少到11O 人,继续深造的总比例逐年增加,2003年为 2O.55 ,2004年是18.70 ,而2005年增加到 33.64 。与2003年相比,2005年的增长幅度大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年)明 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 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 外事,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 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根据 约是2003年的1.6倍。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完成大 学学习后,不满足已掌握的知识结构,选择继续深 造。2005年攻读硕士生的人数是37人,占总数的 33.64 ,比2003年提高了11.14 。 2.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直接就业。2003、 2004、2005年直接就业的比例分别是79.44 、 81.29 、66.36 。其中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 《大纲》精神,我们认为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要具有 包容性、跨越性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的需要,确保课程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 以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为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复 合型英语人才,课程设置应具有基础与应用、理论 与实践、必修与选修的优化组合特点。课程可分为 五个模块,各个模块的课程既要自成体系又要与其 他模块相互联系。 占很大比例,2003、2004、2005年分别是 67.43 、71.54 、56.36 。 3.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特点是,无论是继续深 造学习还是直接就业的专业范围都相当宽泛。比 如:继续学习的专业,除了英语文学和应用语言方 1.语言基础课模块。主要包括综合英语、听 力、口语、写作、翻译、第二外语等。这些课程是 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英语专业本科生必备的 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能力,为下一步的 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2.语言理论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语音学、词 向,还有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外国历史、新闻和 法律等其他专业。直接就业的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 也非常宽泛。事业单位包括商务部、外事、海关、 汇学、语言学、文体学、修辞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等。这些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语言的基础理论有初步 的认识。我们认为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对本学科 的基础理论要有一个初步的理性、科学的认识,掌 野,开发学生的潜能。当然,应用语言课程模块和 跨学科课程的选择应当由学生决定,允许学生结合 个人发展的目标及能力自我选择某一个体系或多个 体系。这样,才会有利于英语专业毕业生具备多专 多能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满足快 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握语言的使用规律。 3.语言文化课模块。主要包括英国文学、美 国文学、西方文明发展史、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欧洲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这些课程旨在使学生系 统地了解西方历史文化知识和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必备的文化素质。 4.应用语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 [1]Berwick,R.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 gramming:From Theory to Practice.In Johnson,R.K. ed,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PP:55~58. 论与实务、国际商法、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写 作、外交英语、同声传译等。这些课程旨在使学生 用英语摄取其他专业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应用语言能力。 5.跨学科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学校其他专业 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课程。除完成 本学科要求的学分外,学生可以根据本人兴趣和市 [2]Hutchson,T.and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PP:53—58. [33 Brindley,G.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Adult ESL Program Design.In Johnson,R.K.ed,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PP.:63—70. 场需求选修这些课程。这样,学校才能给学生自主 权,使学生充分利用大学各种学科的资源跨学科、 E4]高翔,穆从军.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 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2). [5]徐海铭.近三十年中国英语课程设计范式变革之 跨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 的思想火花,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其他专业或就业 打下宽厚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多元化。设置 的各门课程要介绍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动 检讨及其实现目标[J3.外语界,2005,(5). [6]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J].外语 界,2001,(1). [7]吕永震等.创新课程建设体系 全面提升课程建 设水平[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4). [8]沈骑.外语课程观的后现代解读[J].现代教育 科学・高教研究,2008,(3). 态,拓宽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 生应用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摄取其他专业新知 识。通过各个课程模块的交叉渗透,拓宽学生的视 (责任编辑:赵淑梅) (上接83页)在涉及两个或更多变量时,“研究者 通常为相关结果给予表面上合理的解释 ’。 ③张新平.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 “教育管理学理论新进展研究”,课题批准号:BFA010072. 总之,教育科学研究迫切需要研究者们付出脚 踏实地的努力,需要研究者们以深入、认真、细致 和系统的调查资料为基础,不断获得理论依据。通 过量化研究的广泛运用,不断去寻求科学的意义解 ④⑤[美]马尔科姆・泰勒.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 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8. ⑥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 [EB/0L].http://www. blog. edu. cn/user2/zjzgxz/ archives/2OO7/1704764.shtml,2008—08—9/2008—8— 15. 释,为今后的教育研究积淀宝贵的数据资料,为教 育研究事业的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⑦[美]乔伊斯・P・高尔.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注释: ⑧[美]马尔科姆・泰勒.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8. ①[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②[德]拉伊.实验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96:143—144,11—13,52. (责任编辑:王庆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