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莉
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1期
朱 莉
(巨野县十二中学,山东 巨野 274900)
信息技术课已为人们所熟悉,在当代教育论的指引下,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从“文化论”转向“工具论”,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是当前教学的关键。通过对和谐教育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教学将事半功倍。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态度,高涨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1 投入丰富的情感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当教师。”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对学生做到情感吸引,做到真、善、美,这样也有助于良好教学气氛的形成。当你衣着得体、面带微笑、精神饱满的登上讲台时,学生就会被吸引,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上认可你,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反之,教师如果面无表情,态度冷漠,那么距离就会拉大,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再者就是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适当地多给予表扬、鼓励,少一些责备,这样更有益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2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杜威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就被改变了。”这就是“境教”,具有潜移默化之功。教师可运用教室布置来配合各课教学,提供相关的辅助资源,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上“图像合成”这一课时,在墙上贴出历届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的学习既有目标,又有参考,还能产生的美的感受,教学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3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罗杰斯说:教育者应废除传统意义上teacher的角色,代之以
facilitator——促进者的角色,其任务是: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创造条件,屏弃枯燥的传授方式,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发问、求新。
如上“编辑操作”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两个任务:第一,画十个一模一样的圆;第二,把一间家具放得东倒西歪的房间整理一下。学生画圆没问题,可是要画一模一样的,就不会了,于是我引导他们如果不是在计算机上你有什么办法。学生都想到了复印,于是我让他们到菜单里去找找有没有类似的命令,让他们自己试,有问题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解决不了再找老师,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对又快。学生的兴致猛增,课堂活跃起来,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尽管还有些问题,但是经过上面的操作,对于第二个任务几乎是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完成了。
4 语言要有艺术性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可以发生流动的溪流。”谈语言:说话要通俗化,要明白、要有趣味,以姿助说话。而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上趣味的语言更让我感觉跟学生之间达到情感的交融。
如讲“浏览信息”这节课时,有些同学没听清楚,只顾着单击着超级链接,所以到最后开了十多个窗口,机器运行不了了,有时甚至是死机,学生慌了,怕了。这时我会说:“你看你瞎指挥了,一会儿让计算机做这,一会儿让它做那,它在抗议了,以后得照顾着它点噢!”一句话,不但把原因说了,从而也使学生在轻松地气氛中认识了错误。
总之,源于中华民族文化中“亲睦为本”思想的和谐教育将更有利于我们素质教育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苏霍姆林斯基那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责任编辑:谢庆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