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城北朝墓发掘简报
2023-05-10
来源:意榕旅游网
西安航天城北朝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摘 要:2011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市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航天神光外包项目基础建设中,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一座墓葬规模较大,形制完整,出土器物种类丰富、组合明晰,其中镇墓兽、镇墓武士俑造型罕见,时代特征明显;男侍俑、骑马俑头戴风帽,有北魏初年晋北地区的特点。根据墓葬形制以及出土器物判断该墓的时代为北魏早期。关键词:航天神光外包项目 陶俑 北朝2011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为配合航天神光外包项目基础建设,在长安县杜陵乡焦村西北约1200米处(图一),清理了一批汉、晋、北朝、隋唐时期墓葬,其中一座为十六国晚期到北魏初年的墓葬。该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种类丰富,出土陶俑造型罕见,编号M7。现将该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墓道 开口扰土层下,平面为长方形,东、西壁和北端向下1.5米处向内收一层台阶,底呈斜坡形。墓道平面长31.1、开口宽2.05~2.2、底宽0.92、斜坡长31.4米。甬道 长方形土洞,拱形顶。进深1.1、宽0.9~1.3、顶高1.4米。甬道南端自下而上有四层青砖垒成的封门,一、三层为顺置侧立,二、四层为顺置平铺。墓室 平面近方形,长3.3、宽3.2米。顶及四壁坍塌严重,高度不详。葬式葬具 墓室共置三具木棺,北部两具东西向放置,东部一具南北向放置,均已朽,仅见棺痕。棺内各有一副人骨,已朽为骨粉,从残存痕迹辨认,北部两副头东足西,东部一副头南足北。 二、随葬器物该墓随葬品共27件(组),均出土于墓室,散置于墓室东部及西南角(图三)。均为陶器,有镇墓兽、镇图一 西安航天城北朝墓位置示意图墓武士俑、男立俑、女立俑、骑马俑、甲马、鞍马、牛车、猪、羊、鸡、井、灶、罐、壶等,分述如下。镇墓兽 2件,M7:2、10,大小、形状基本相同(图四;封底)。兽头,向前伸,前肢站立,后肢弯曲,呈蹲踞状。尖耳直竖,眼珠浑圆外凸,鼻梁高挺,阔口微张,露出宽大的牙齿,颈后有三根尖刺向前伸,背脊中部骨梁明显,左右肩部、胯部各有一道尖状弯刺,刺尖均弯向头部。腹部中空,四足立于踏板之上。标本M7:2,长48.4、通高26.2厘米。镇墓武士俑 2件,M7:16、18,大小、形状基本相同(图五;封二,4)。站立状,头戴兜鍪,双眉紧皱,怒目圆睁,眼珠浑圆外凸,高鼻阔口,呲牙咧嘴,面貌凶恶。上身衣服遮及胯下,左臂前伸,左手握拳, 一、墓葬形制发掘区的地层关系较为清晰,第一层耕土层,厚0.25米,土色黄褐色,土质松散,内含大量植物根系及现代有机物,砖、瓦碎片等;第二层扰土层,厚0.20米,灰褐色,土质较疏松,内含近代陶片、灰烬、蜗牛壳、腐植质等,该墓葬开口于此层下;第三层垆土层,厚0.40米,棕褐色,土质较硬,结构密实,内含大量白色菌状丝,蜗牛壳,黑色腐植质,料礓石结核等。该墓葬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北向南,方向181°。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组成(图二)。总长34.4、深10.55米。12WENBO14发现与研究/ fa xian yu yan jiu0 1 2 3米图二 西安航天城北朝墓平、剖面图N0 40厘米图三 西安航天城北朝墓墓室平面图1.陶井 2、10.镇墓兽 3.陶灶 4.陶罐 5.牛车 6.陶猪 7.陶鸡 8.陶羊 9.陶壶 11~15.陶鞍马 16、18.镇墓武士俑17、19.陶鸭 20~22.骑马俑 23.男侍俑 24、27.A型女立俑 25、26.B型女立俑WENBO13有鼻挡,山形防釳,鬃毛整齐的梳贴于右颈,左颈则无,身披甲,背有马鞍,臀部有插寄生的孔,长尾下垂,四肢直立于踏板之上。标本M7:20,长32.9、通高41厘米(图六,4;封三,1)。标本M7:21,长33.4、通高41厘米。标本M7:22左臂已残,右手挟一椭圆形物,残损不能复原。四肢残留彩绘,马腿上绘有黑1色横条纹。长33.8,通高41.7厘米(图六,5)。陶马 7件,M7:11、12、13、14、15、17、19,按大小、形制分为A、B两型。A型 鞍马 5件,M7:11、12、13、14、15,形制基本相似。站立状。马面瘦长,戴辔头,两侧脸各有四个节约,尖耳,长眼圆睁,鼻孔圆大,马鼻正中有一节约,口勒衔镳,牙齿外露,鬃毛整齐的梳贴于右颈,左颈则无。背设圆角长方形鞍,鞍较低矮,马腹两侧粘厘米2图四 西安航天城北朝墓出土镇墓兽1.M7:2 2.M7:10拳眼中空,原持有物,右手上举。双腿分开,立于踏板之上。标本M7:16,通高64.4厘米。男立俑 1件,M7:23,站立状,头戴风帽,帽尖后垂,圆脸、粗眉、细眼、高鼻、厚唇、下巴丰满,上身穿交领右衽短衣,下着大口裤,双手置于腹前。高24.4厘米(图六,1;封二,3)。女立俑 4件,M7:24、25、26、27,按大小、形制分为A、B两型。A型 2件,M7:24、27,造型、大小基本相同。站立状,细长眼、高鼻、小嘴,额发由中间整齐地梳向两边,于脑后盘结成辫,搭于右肩。上身穿交领右衽短衣,下着长裙,长裙样式特别,正面为间裙,背面为褶裙。裙下露足尖。双手拢袖,置于腹前。标本M7:27,通高30.6厘米(图六,2;封二,1)。B型 2件,M7:25、26,造型、大小基本相同。站立状,弯眉、长眼、高鼻、小嘴,额发由中间整齐地梳向两边,于脑后结成髻,上身穿交领右衽短衣,下着间裙,不露足。双手拢袖,置于腹前。标本M7:25,通高22.2厘米(图六,3;封二,2)。骑马俑 3件,M7:20、21、22,骑者与马的形状、大小基本相同。骑者头戴帽,帽尖后垂,圆脸、粗眉细眼,高鼻厚唇,上身穿交领右衽短衣,下着大口裤,双臂前伸,左手似牵缰绳,端坐于甲马之上。甲马头上有角,马脸瘦长,戴辔头,两侧脸各有四个节约,14WENBO12图五 西安航天城北朝墓出土镇墓武士俑1.M7:16 2.M7:180 8厘米14发现与研究/ fa xian yu yan jiu1 2 3 4、5.08厘米02.5厘米01、3.4厘米4 5 图六 西安航天城北朝墓出土陶俑1.男立俑(M7:23) 2.A型女立俑(M7:27) 3.B型女立俑(M7:25) 4、5.骑马俑(M7:20、22)方形障泥,障泥外侧均有扁圆型马镫。马腹中空,腹下齐平,四蹄直立于方形踏板之上。标本M7:12、14、15,额顶有一圆孔,原插触角,标本M7:11、13,额顶无孔。标本M7:11,长37、高37.8厘米;标本M7:12,长38、高38.2厘米(封三,5);标本M7:13,长36.4、高38.8厘米(图七,3);标本M7:14,长36.6、高38.2厘米;标本M7:15、形体较小,长33.7、高34厘米(图七,8)。B型 甲马 2件,M7:17、19,大小、形制基本相似。站立状。马脸瘦长,戴辔头,两侧脸各有四个节约,尖耳,长眼,圆鼻孔,有鼻挡,山形防釳,口勒衔镳,牙齿外露,鬃毛整齐的梳贴于右颈,左颈则无。背设鞍鞯,圆角长方形鞍,较低矮,马腹两侧粘接有扁圆型马镫。臀部有插寄生的孔,长尾下垂,四肢直立于踏板之上。周身原施彩绘,绘出马身铠甲,已脱落。标本M7:17,长37.2、高38.2厘米(图七,2);标本M7:19,长39.8、高38.2厘米(图七,1)。牛车 1组,M7:5,由一牛一车组成,牛站立状,弯角,尖耳,双目圆睁,鼻孔张开,头向前伸,四肢直立于踏板之上。长28.8、高15厘米。车略呈长方体,卷棚顶,前后出檐,檐端稍上翘,车前有一栏板,前厢板开一房形窗,后厢板右侧开一小门。左右侧板两侧有对应的三对孔。车轮为实心,毂部外伸,轴毂周围刻划出22根辐条。盖长23.6、宽18.8厘米,厢长12.1、宽18、高20厘米,轮径13.6厘米(图七,4;封三,4)。陶猪 1件,M7:6,直立状,大头,垂耳,短尾。左右合模制作,猪身中空。长16,高7.2厘米(图七,7)。陶鸡 1件,M7:7,直立,鸡尾上翘,左右合模制作,模印出鸡翅、鸡尾,刻划出羽毛。长11、高11厘米(图七,6;封三,3)。陶羊 1件,M7:8,直立状,身体瘦长,颈部前伸,双耳下垂贴脸,前、后肢分别相连,尾已残。左右合模制,狗身中空。长12.4、高11厘米(图七,5;封三,2)。陶井 1件,M7:1,圆桶状,井沿上粘接人字形井架,平底。底径7.8、高18.4厘米(图八,3)。WENBO151 2 5 3 6 4 8 7 1~4、8.08厘米05~7.4厘米图七 西安航天城北朝墓出土陶俑1、2.陶甲马(M7:19、17) 3、8.陶鞍马(M7:13、15) 4.牛车(M7:5) 5.陶羊(M7:8) 6.陶鸡(M7:7) 7.陶猪(M7:6)16WENBO12340 4厘米图八 西安航天城北墓出土器物1.陶壶(M7:9) 2.陶罐(M7:4) 3.陶井(M7:1) 4.陶灶(M7:3)陶灶 1件,M7:3,平面呈梯形,灶面正中凸起一圆形火眼,梯形灶门,灶前有三层阶梯状凸形挡火墙,灶后设二层阶梯状凸形障烟壁。长14.1、宽14.2、高10厘米(图八,4)。陶罐 1件,M7:4,直口,圆肩,斜弧腹,平底内凹。口径9.6、腹径18.8、底径7.8、高20.8厘米(图八,2)。陶壶 1件,M7:9,盘口,细长颈,圆鼓腹,平底,略内凹。口径6.8、腹径16、底径7.8、高22厘米(图八,1)。 三、结语M7的墓葬形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东、西壁和北端向内收台阶,与咸阳文林小区9座前秦墓[1]、咸阳中铁七局M3[2]、凤栖原十六国墓相同[3]。甬道拱顶,口窄里宽,长斜坡墓道,在墓道壁设生土台阶,甬道平面呈梯形,口小里大,墓室近方形,是典型的关中地区十六国时期墓葬形制[4]。198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长安韦曲北塬二〇六研究所清理的两座北朝墓,也在墓道壁设生土台阶。可见这种墓葬形制一直流行到北朝初年[5]。M7出土镇墓兽尖耳,凸眼,高鼻,阔口,肩部、胯部生刺,前肢直立,后腿稍曲,立于踏板之上。与西安市北郊经济开发区顶益制面厂M217[6]、西安市董家村后14发现与研究/ fa xian yu yan jiu秦墓[7]、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北塬7171厂北魏“太安五年”墓出土镇墓兽极为相似[8]。可见这种镇墓兽流行于十六国后期到北魏初期。该墓出土陶甲马马腿细长,足下有踏板,与7171厂北魏“太安五年”墓出土甲马相似,应晚于董家村后秦墓出土的马腿粗短、足下无踏板的陶甲马。M7出土男立俑、骑马俑头戴风帽,这种风帽不见于之前的关中地区墓葬中。而与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陶俑所戴风帽相同,具有鲜明的北魏早期晋北地区的特点[9]。很可能是北魏占领关中后,对关中地区陶俑造型的影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M7墓葬形制具有典型的关中地区十六国至北朝早期墓葬特点,从陶俑造型看,应为一座北魏初期的墓葬。发掘整理:柴 怡 辛 龙 靳拉田 杨永刚 照 相:王保平绘 图:党晓婷 张蕊侠执 笔:柴 怡 辛 龙 郭永淇 马 遥 铁 睿注释:[1]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着:《咸阳十六国墓》,2006年。[2]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着:《咸阳十六国墓》,2006年。[3]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凤栖原十六国墓发掘简报》,《文博》2014年第1期。[4] 岳起、刘卫鹏:《关中地区十六国墓的初步认定兼谈咸阳平陵十六国墓出土的鼓吹俑》,《文物》2004年第8期。[5]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长安县北朝墓葬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5期。[6]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北郊北朝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2005年第1期。[7] 资料来自《考古与文物》1998年5期封面彩版,简报未见发表。[8] 墓葬资料来自《长安瑰宝》,简报未发表。[9] 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文物》1972年第3期。WENBO17西安航天城北朝墓发掘简报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文博
Relics and Museology2014(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enb201405002.aspx